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2011年以来,我国"一行三会"等金融监管机构先后成立了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保护部门,并形成了一定的工作模式和操作标准,然而受民族地区人口分布、文化教育、产业结构、金融消费与服务特点等因素影响,现有的工作模式和操作标准在民族地区暴露出诸多问题.本文利用"互联网+"思想,提出了具有"多元化、便捷性、公开性、全面性、市场化"等特点的"互联网+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新模式,即"线上保护",并与传统金融消费权益"线下保护"模式有机结合,形成了"OPTOP"双重保护模式,有效解决了传统保护模式的诸多弊端,为民族地区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提供重要借鉴意义.
推荐文章
多民族地区村庄规划实践——以青海省共和县东巴村村庄规划(2012-2025)为例
村庄建设规划
民族地域文化
多民族地区
共和县
东巴村
生态资产评价方法研究——以青海省为例
生态资产
生态保护与恢复
方法研究
青海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民族地区金融消费者"OPTOP"双重保护模式的构建——以青海省为例
来源期刊 青海金融 学科 经济
关键词 民族地区 金融消费与服务 线下保护 线上保护
年,卷(期) 2016,(3) 所属期刊栏目 金融服务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1-44
页数 4页 分类号 F832.2
字数 6081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民族地区
金融消费与服务
线下保护
线上保护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青海金融
月刊
1007-841X
63-1021/F
大16开
西宁市昆仑路3号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378
总下载数(次)
17
总被引数(次)
467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