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腰椎小关节骨赘的形态学特征,探讨其成骨潜能及作为植骨材料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腰椎融合手术时所取腰椎小关节骨赘25例作为骨赘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43~60岁,平均(48.8±5.46)岁;另取髂骨松质骨11例作为髂骨组,男7例,女4例;年龄40~59岁,平均(47.8±6.13)岁.采用HE染色观察比较骨赘与髂骨的结构和成骨细胞数量及分布;通过Real-time 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转化生长因子β1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TGF-β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等骨诱导生长因子在髂骨和骨赘中的表达和分布;利用Micro-CT观察髂骨和骨赘内部的三维结构.结果 通过HE染色发现,骨赘中可见完整的骨小梁,成骨细胞沿骨小梁表面排列,但较髂骨分布稀疏,数量较少.Real-time 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BMP-2、TGF-β1、IGF-1、bFGF和VEGF等五种生长因子在骨赘中均有表达,结果显示BMP-2、bFGF和VEGF在髂骨和骨赘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TGF-β1和IGF-l的表达较髂骨弱;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BMP-2和bFGF在两组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TGF-β1、IGF-1和VEGF在骨赘中的表达弱于髂骨.Micro-CT检测发现,骨赘具有与髂骨相似的孔隙内交联结构,其孔隙率为63.00%±6.08%,骨小梁数、骨小梁厚度和骨小梁间隙等参数骨赘和髂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腰椎小关节骨赘具有与髂骨相似形态学特征,具有一定的诱导成骨的能力,可作为自体骨或人工骨等植骨材料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