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对比研究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中应用冠状动脉分流器的临床效果.方法 86例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患者分为两组:应用冠状动脉分流器组(实验组,43例)和不应用冠状动脉分流器组(对照组,43例),术后1~3天监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等指标,并记录并发症发生率、呼吸机使用时间、监护室入住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病例均痊愈出院.两组人均冠状动脉搭桥支数3~5支,实验组3.6±0.7支,对照组3.6±0.6支,两组没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术后CK-MB、cTnⅠ、NT-proBNP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呼吸机使用时间、监护室入住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均显著改善,无心绞痛复发.结论 在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中,应用冠状动脉分流器可以显著减少心肌缺血损伤,对降低围手术期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保护心脏功能,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均有显著临床效果.
推荐文章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优势分析
冠状动脉搭桥术
非体外循环
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指导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
冠心病
非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搭桥术
冠状动脉造影
射血分数
心功能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的临床探讨
冠状动脉搭桥术
非体外循环
胸骨正中切口
胸左前外侧小切口
胸骨下段正中小切口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130例分析
冠状动脉分流术/方法
血液循环
手术后并发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冠状动脉分流器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的应用
来源期刊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 冠状动脉分流器 肌酸激酶同工酶 心肌肌钙蛋白Ⅰ 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
年,卷(期) 2016,(10)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35-1038
页数 分类号 R5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4)
共引文献  (31)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35)
二级引证文献  (29)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9(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20(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
冠状动脉分流器
肌酸激酶同工酶
心肌肌钙蛋白Ⅰ
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月刊
1007-3949
43-1262/R
大16开
湖南省衡阳市南华大学
42-165
199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032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4121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