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进一步研究"采-充-留"协调开采对岩层破坏的控制作用,以开滦某矿中厚倾斜煤层9煤和12煤为研究对象,基于相似材料模型试验,针对协调式跳采全采技术和"采-充-留"协调开采技术对地表的移动变形和覆岩控制效果和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9煤采用协调式跳采全采技术开采,地表下沉系数为0.64.在9煤开采的基础上,采用"采-充-留"协调式开采技术回采12煤,地表下沉系数仅为0.16.全采后岩层裂缝带法向发育高度是采厚的32.1倍,而"采-充-留"协调开采后岩层裂缝带法向高度是采厚的6.3倍,说明了充填体与煤柱形成的联合支撑体能够有效地抑制上覆岩层的垮落,阻隔了两侧采空区的联通,对上覆岩层移动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达到了减小地表移动变形和岩层破坏的目的.
推荐文章
热采环境泥岩层应力演化规律及破坏机理研究
热采
泥岩
热-水-应力
应力演化
破坏机理
深部大采高沿空留巷围岩结构沉降破坏与控制
关键块
煤帮响应特征
偏应力分布
钢管混凝土支架
新型超前留巷钻孔瓦斯抽采技术研究及效果分析
沿空留巷
煤与瓦斯共采
穿层钻孔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采-充-留"技术的岩层控制效果和机理研究
来源期刊 煤矿开采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采-充-留"技术 岩层控制效果 下沉系数 裂缝带法向高度
年,卷(期) 2016,(2) 所属期刊栏目 “三下”采矿理论与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4-68,21
页数 6页 分类号 TD823.7
字数 466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532/j.cnki.cn11-3677/td.2016.02.01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吉波 7 9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9)
共引文献  (125)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2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0(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1(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采-充-留"技术
岩层控制效果
下沉系数
裂缝带法向高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煤矿开采
双月刊
1006-6225
11-3677/TD
北京和平里青年沟路5号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948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2534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