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将精神分裂症患者来源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DF)重编程为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iPSCs),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建立iPSCs模型.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从pEP4EO2SEM2K质粒上扩增2条目的片段:OCT4-IRES2-SOX2和C-MYC-IRES2-KLF4,将其连接到慢病毒载体pLVX-IRES-mCherry上.构建成功的质粒通过磷酸钙转染法转染293T细胞包装病毒,检测病毒活力后侵染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将其去分化为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并检测其多能性.结果 测序表明重组慢病毒载体构建成功,并制备了具有良好侵染活力的重组慢病毒.将含4种重编程因子的慢病毒颗粒侵染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HDF后,HDF的形态逐步发生变化,最终形成典型的iPSCs克隆.结论 成功将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成纤维细胞重编程为iPSCs,为以后建立更多精神分裂症疾病模型奠定基础.
推荐文章
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
体细胞重编程
发育多潜能性
分化
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因素的研究
精神分裂症
复发因素
服药依从性
家庭社会支持
如何护理精神分裂症患者
精神分裂;
护理;
辅助治疗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疾病模型的应用价值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
疾病模型
病理机制
药物筛选
细胞治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用精神分裂症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构建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模型
来源期刊 新乡医学院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 精神分裂症 人皮肤成纤维细胞 细胞模型
年,卷(期) 2016,(7)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72-576
页数 分类号 R749.3|Q819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7683/xxyxyxb.2016.07.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原志庆 新乡医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河南省干细胞与生物治疗工程研究中心 27 74 5.0 7.0
2 林俊堂 新乡医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河南省干细胞与生物治疗工程研究中心 61 101 5.0 6.0
3 樊晋宇 新乡医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河南省干细胞与生物治疗工程研究中心 3 0 0.0 0.0
4 任佩佩 新乡医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河南省干细胞与生物治疗工程研究中心 3 7 1.0 2.0
5 郭鑫鑫 新乡医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河南省干细胞与生物治疗工程研究中心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9)
共引文献  (2)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9(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0(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
精神分裂症
人皮肤成纤维细胞
细胞模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新乡医学院学报
月刊
1004-7239
41-1186/R
大16开
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新乡医学院
36-145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225
总下载数(次)
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