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给后续地热电站建设提供设计依据,以甘孜地热井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放喷获得的冷热源数据对发电工艺进行选择并对热力过程进行计算,考虑发电规模和设备供应,选择有机朗肯循环及其两种改进型作为发电工艺。通过热力计算比较三种发电工艺的性能,优选出适宜的发电工艺。结果表明:存在最优的蒸发温度使单位热水发电量最大,基本朗肯循环(BORC)、闪蒸朗肯循环(FORC)和两级朗肯循环(TSORC)对应的最优蒸发温度分别为60、70和75℃,在该温度下,对应的热效率分别为10.74%、10.89%和11.45%,单位热水发电量分别为8.77、10.09和10.3 kW·h/t,地热尾水排放温度分别为45.02、35.55和37.9℃。仅从上述三个参数考虑,TSORC系统最优,FORC系统次之。
推荐文章
地热与太阳能联合发电系统热力性能分析
地热
太阳能
联合发电
热力性能
评价模型
系统模型
纯燃高炉煤气联合循环发电热力系统优化探讨
联合循环发电
热力系统
参数
优化
甘孜地区雅拉河段地热系统特征及控制因素
甘孜地区
雅拉河断裂
色拉哈断裂
构造特征
地热系统
两级地热发电系统热力学性能比较
地热发电
两级闪蒸
双工质循环
闪蒸-双工质联合发电
热效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甘孜地热发电热力计算及优化
来源期刊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地热发电 热力计算 有机朗肯 性能对比 地热
年,卷(期) 2016,(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73-877
页数 5页 分类号 TK52
字数 375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990/jheu.20150402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卜宪标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38 162 7.0 10.0
2 李华山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19 40 5.0 5.0
3 王令宝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23 86 6.0 8.0
4 王延欣 3 5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3)
共引文献  (15)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6)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3(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6)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地热发电
热力计算
有机朗肯
性能对比
地热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月刊
1006-7043
23-1390/U
大16开
哈尔滨市南岗区南通大街145号1号楼
14-111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623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45433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