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建立体外培养人肺内微小动脉的方法,并观察其对收缩剂反应的基本特性,为研究药物及各种活性因子对人肺血管的长期作用提供有效的实验模型.方法 取癌旁5 cm以上的肺组织,于冰浴和无菌条件下,利用显微操作分离出肺内微小动脉,制备成1.8~2.0 mm长的血管条,分两组,一组急性分离组(新鲜组)马上进行血管张力测定;另一组(培养组)置于含DMEM-F12培养基(内含10%胎牛血清、1%青链霉素)的培养皿内,通以95%02、5%CO2混合气,在37℃的条件下培养48 h,再进行张力测试.进行血管张力测定时,用两根直径40 μm的不锈钢丝平行穿过血管腔,钢丝的四个端分别固定于微血管张力测定仪浴槽内钳夹的四个螺丝上.采用累积给药法,分别给予血管受体依赖性收缩剂血栓素A2类似物(U46619)和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血管非受体依赖性收缩剂60 mtmol· L-1 KCL,然后测定血管的张力变化.结果 培养组对血管收缩剂U46619和ET-1能产生浓度依赖性收缩,U46619的pD2为7.60±0.10,Em.为136.40%±6.17% (n=11);ET-1的pD2为7.17±0.22,Emax为137.14%±5.52% (n=9),结果类似于新鲜组:U46619的pD2为7.78±0.11,Emax为131.29%±3.79%(n=13);ET-1的pD2为7.53±0.15,Emax为139.11%±6.66% (n=10),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组对血管非受体依赖性收缩剂60mmol· L-1 KCL产生的收缩力Emax为(7.67±0.85)mN(n=12);新鲜组的Emax为(7.73±0.97)mN(n=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血管器官培养的方法培养人肺内微小动脉48 h,能维持血管平滑肌的基本收缩特性,可作为研究各种物质对血管长效作用的有效模型.
推荐文章
右美托咪定抑制五羟色胺诱导的人离体肺内小动脉收缩
右美托咪定
五羟色胺
肺内小动脉
L-NAME
育亨宾
吲哚美辛
白藜芦醇对离体人肺内小动脉血管张力的影响
白藜芦醇
人肺内小动脉
血管舒张
内皮
肾内小动脉重构的研究现状
血管重构
高血压
糖尿病
肾内小动脉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离体人肺内微小动脉培养技术的建立及其收缩特性的观察
来源期刊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人肺微小动脉 培养 血管张力 血栓素A2类似物 内皮素-1 氯化钾
年,卷(期) 2016,(5)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89-592,606
页数 5页 分类号 R331
字数 363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7-9688.2016.05.21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人肺微小动脉
培养
血管张力
血栓素A2类似物
内皮素-1
氯化钾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双月刊
1007-9688
44-1436/R
大16开
广州市东川路96号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
46-201
199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383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1256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