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NCEP/NCAR 1 °×1 °逐日再分析资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通过等熵位涡理论对淮河流域2009年9月24-25日的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淮河流域对流层低层的中尺度低涡的发生发展与此次暴雨密切相关;315 K等熵位涡高值中心的移动和强度变化很好地反映出中尺度低涡系统的发展变化情况,其移动方向与雨带走向一致,降水落区主要位于等熵位涡高值中心轴线移动方向右侧的强西南气流处,对应于345 K等熵面上干冷空气移动方向前部的暖湿区内;在暴雨发展强盛时期,淮河流域暴雨区上空从对流层高层至低层均存在明显的正等熵位涡平流,干冷空气的侵入使得低涡加强发展,辐合上升运动增强,有利于暴雨的增幅,这是引发此次暴雨过程重要的触发机制.
推荐文章
2003年7月4~7日淮河流域特大暴雨等熵位涡分析
特大暴雨
等熵位涡分析
垂直结构
江西汛期一次大暴雨过程湿位涡演变特征
暴雨
湿位涡
不稳定能量
演变
一次西南涡暴雨的等熵位涡特征分析
西南涡
暴雨
等熵位涡
垂直结构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等熵位涡在一次淮河流域大暴雨分析中的应用
来源期刊 气象科学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淮河流域 大暴雨 等熵位涡
年,卷(期) 2016,(6) 所属期刊栏目 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32-741
页数 10页 分类号 P458.3
字数 681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2016jms.003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吴迪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4 86 4.0 9.0
5 楚志刚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 16 80 6.0 8.0
9 何艳娜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52)
共引文献  (318)
参考文献  (1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9)
二级引证文献  (0)
193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8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4(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5(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6(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7(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8(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9(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1(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5(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6(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7(2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8(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9(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0(1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2(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淮河流域
大暴雨
等熵位涡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气象科学
双月刊
1009-0827
32-1243/P
16开
南京市昆仑路16号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210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3233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