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五爪金龙( Ipomoea cairica)、南美蟛蜞菊( Wedelia trilobata)已入侵我国华南地区并造成严重危害。本文研究了五爪金龙入侵群落、南美蟛蜞菊入侵群落与土著植物类芦( Neyraudia reynaudiana)群落内的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量、土壤酶活性以及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碳源利用特征与功能多样性的变化规律,探讨两种外来植物入侵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为揭示其野外入侵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野外样方法于2010年1月在广州市东郊的火炉山森林公园设置五爪金龙入侵区、南美蟛蜞菊入侵区和土著植物类芦区3类样地,测定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量与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结果】1)与土著植物区相比,五爪金龙入侵区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以及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显著提高,增幅达到60.38%230.01%;南美蟛蜞菊入侵区土壤有机碳、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含量亦显著提高,增幅达到50.54%145.52%;两种外来植物入侵区土壤C/N比显著降低,但对全钾含量的影响不明显。2)两种外来植物能够显著提高入侵地的土壤微生物量,其中五爪金龙、南美蟛蜞菊入侵区的土壤微生物量碳( Cmic )、氮( Nmic )、磷( Pmic )含量分别比土著植物区增加105.00%152.15%和61.51%138.27%,但土壤微生物量在两个入侵区之间的差异不明显;对于土壤微生物熵,南美蟛蜞菊入侵区的Cmic/Corg值显著高于土著植物区,但Nmic/Nt、 Pmic/Pt 值3类样地之间差异不显著。3)两种外来植物入侵显著提高土壤脲酶、蛋白酶、蔗糖酶和纤维素酶的活性,其中南美蟛蜞菊入侵区的土壤脲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活性最高,分别比土著植物区增加70.35%、21.51%和227.86%;对于蔗糖酶活性,五爪金龙、南美蟛蜞菊入侵区的增幅则分别达到322.58%和157.14%;过氧化氢酶活性各处理间的差异较小,差异均不显著。4)两种外来植物入侵能够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代谢活性,平均孔颜色变化率( AWCD)在整个培育周期内均表现为五爪金龙入侵区>南美蟛蜞菊入侵区>土著植物区,其中72 h的AWCD值分别为1.18、0.88和0.56,差异显著。与土著植物区相比,五爪金龙入侵区6种类型碳源的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其增幅高达75.00%162.86%;南美蟛蜞菊入侵区碳水化合物类、羧酸类和聚合物类碳源的利用率亦显著提高,其增幅分别为87.72%、41.18%和83.72%;两种入侵植物对不同类型碳源的利用程度存在一定差异,五爪金龙对羧酸类、胺类碳源的利用率显著高于南美蟛蜞菊。主成分分析显示,PC1与PC2能够解释不同入侵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数据71.89%的总体变异,其中PC1主要受碳水化合物类、氨基酸类与聚合物类碳源的影响,PC2则主要受碳水化合物类与羧酸类碳源的制约。两种外来植物入侵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多样性产生重要影响,其中入侵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 H′)、 Mc Intosh指数( U)、丰富度指数( S)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 Ds)显著高于土著植物区,但两个入侵区之间的差异较小;三个处理区的Pielou均匀度指数( E)差异不明显。【结论】五爪金龙、南美蟛蜞菊两种外来植物能够改善入侵地的土壤营养环境,提高土壤肥力水平,形成对自身生长、竞争有利的微环境,从而加快入侵扩散。
推荐文章
入侵植物南美蟛蜞菊和本土蟛蜞菊生长对土壤养分的响应
土壤养分
种间关系
异质性
入侵植物
外来植物南美蟛蜞菊、裂叶牵牛和五爪金龙的光合特性
南美蟛蜞菊
净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
光合速率-光响应曲线
土壤灭菌处理对入侵植物南美蟛蜞菊及其伴生种生长的影响
南美蟛蜞菊
入侵植物
伴生种
土壤微生物
生长
从引进到潜在入侵的植物--南美蟛蜞菊
外来植物
南美蟛蜞菊
利用
预防控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五爪金龙、南美蟛蜞菊入侵对土壤化学和微生物学性质的影响
来源期刊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五爪金龙 南美蟛蜞菊 土壤化学 土壤微生物群落
年,卷(期) 2016,(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37-449
页数 13页 分类号 Q143|Q16|Q948
字数 1035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674/zwyf.14417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55)
共引文献  (284)
参考文献  (5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174)
二级引证文献  (20)
196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6(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7(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8(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9(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2(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3(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4(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5(1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6(19)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7(2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08(1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9(27)
  • 参考文献(10)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0(18)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1(1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2(1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3(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7)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19)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20(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五爪金龙
南美蟛蜞菊
土壤化学
土壤微生物群落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月刊
1008-505X
11-3996/S
大16开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
82-169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541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13550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