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内螺纹通常是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薄弱部位。由于螺纹建模困难、计算量极大而且不容易收敛,工程上普遍采用无螺纹的简化模型进行仿真。简化模型的缺点是无法反映螺纹根部应力集中,所以应力结果是不正确的。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简化模型仿真的内螺纹根部应力分析方法,该方法把内螺纹根部的应力分解成近源应力分量和远源应力分量,并根据它们的特点提出近源应力转换矩阵、远源应力转换矩阵的概念以及获取方法,利用这两个矩阵可以将简化模型仿真结果转换为近源应力和远源应力,然后叠加得到螺纹根部的最大应力。计算结果显示,内螺纹应力转换法基本上达到了三维细节模型的有限元计算精度,尤其是在疲劳强度薄弱部位即孔底端第一扣啮合螺纹根部,两种方法的结果吻合良好,证明了内螺纹应力转换法的精确性和有效性。
推荐文章
内螺纹管材拉拔力能及工具参数的研究
内螺纹管材
拉拔
力能参数
工具参数
钻杆内螺纹接头纵向开裂机理及材料性能指标研究
钻井
定向井
钻柱
钻杆接头
断裂
材料性能
标准
利用螺纹副驱动脱内螺纹的注射模设计
注射模
锥管螺纹
行程控制
基于器件仿真的参数提取方法研究
SOI
参数提取
器件仿真
工艺参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简化模型仿真的内螺纹应力分析方法研究
来源期刊 计算力学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内螺纹 螺纹根部 应力集中 最大应力 疲劳强度
年,卷(期) 2016,(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简报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38-944
页数 7页 分类号 TH123+.4|O346.3
字数 384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7511/jslx20160602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黄成海 8 34 4.0 5.0
2 向东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 119 1085 17.0 27.0
3 龙旦风 13 88 5.0 9.0
5 徐卫国 6 64 2.0 6.0
8 王一江 7 29 3.0 5.0
9 江伟 2 5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1)
共引文献  (22)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4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6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内螺纹
螺纹根部
应力集中
最大应力
疲劳强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计算力学学报
双月刊
1007-4708
21-1373/O3
大16开
大连市甘井子区凌工路2号(大连理工大学校内)
8-180
198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087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4617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