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运用抛物线拟合法探讨薄荷醇的最佳促透皮吸收浓度.方法 以双氯芬酸钠为模型药物,采用不同浓度的薄荷醇通过离体大鼠皮肤渗透释药试验,在不同时间点取样,测定接受液中双氯芬酸钠的浓度,计算累积渗透量、渗透速率和增渗倍数等指标,运用抛物线拟合法评价不同浓度的薄荷醇的促渗效果.结果 不同浓度薄荷醇对双氯芬酸钠的透皮吸收均有促进作用,1.00%、2.00%、4.00%薄荷醇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0.25%、0.50%薄荷醇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抛物线拟合法计算得出薄荷醇的最佳质量浓度为3.22%.
推荐文章
皮肤性状改变后薄荷醇对甲硝唑透皮吸收作用的影响
薄荷醇
甲硝唑
透皮吸收
渗透系数
贮库效应
皮肤性状改变后薄荷醇对甲硝唑透皮吸收作用的影响
薄荷醇
甲硝唑
透皮吸收
渗透系数
贮库效应
薄荷醇和氮酮对吲哚美辛体外促透作用的比较
薄荷醇
氮酮
吲哚美辛
透皮吸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应用抛物线拟合法初探薄荷醇的最佳促透皮吸收浓度
来源期刊 广东药学院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抛物线拟合法 薄荷醇 双氯芬酸钠 经皮吸收
年,卷(期) 2016,(6) 所属期刊栏目 药剂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75-678
页数 4页 分类号 R965
字数 393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6809/j.cnki.1006-8783.20161021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晖 广东药科大学中药学院 25 58 4.0 7.0
2 盛平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药剂科 6 14 2.0 3.0
3 陈兰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药剂科 5 14 3.0 3.0
4 肖海容 广东药科大学中药学院 2 1 1.0 1.0
5 叶秋莹 广东药科大学中药学院 3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9)
共引文献  (55)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8)
二级引证文献  (1)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抛物线拟合法
薄荷醇
双氯芬酸钠
经皮吸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双月刊
1006-8783
44-1733/R
大16开
广州市大学城外环东路280号
46-148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484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2381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