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总结前人地下水流模型与地面沉降模型基础上,考虑孔隙率与渗透系数变化之间的相关性,建立了地下水流与地面沉降耦合模型.通过改进国际上通用的Modflow源程序,实现两者之间耦合作用,并模拟这一过程.通过典型算例对改进的程序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考虑参数变化的沉降速率变化较快,其主要原因在于,抽取地下水引起水位下降,造成土体压缩、孔隙度和渗透率降低.渗透率降低使得含水层产生了水力梯度和渗透力,可能会导致地面沉降加速下沉.因此,非线性水力特性是流固耦合的交互作用基础,不应该被忽视.该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改进的程序可以模拟耦合过程,研究成果可为地面沉降与地下水流动耦合模拟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推荐文章
地下水开采一地面沉降模型研究
地下水三维流
非线性固结
水流固结耦合
混合井
人为边界
滞后补给
开采浅层地下水对地面沉降影响的探讨
浅层地下水
开发利用
地面沉降
苏锡常地区
水文地质条件
抽降地下水引起地面沉降的计算与预测
降水
地面沉降
计算
预测
关于地下水开采引发地面沉降灾害的思考
地面沉降防治对策
裘布依稳定井流模型
水平井
辐射井
子母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Modflow的地面沉降与地下水流耦合模型程序实现
来源期刊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地面沉降 地下水流 耦合模型 孔隙率 渗透系数 非线性
年,卷(期) 2016,(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53-261
页数 9页 分类号 P642.26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6058/j.issn.1005-0930.2016.02.004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6)
共引文献  (51)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9(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0(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7(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地面沉降
地下水流
耦合模型
孔隙率
渗透系数
非线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双月刊
1005-0930
11-3242/TB
16开
北京大学老地学楼110室
199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121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21474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