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为可摘局部义齿(removable partial denture,RPD)疗效评价寻找一种参考依据.方法 根据患者有无RPD修复史分为Ⅰ、Ⅱ2组,Ⅰ组患者从未行RPD修复.采用SAM下颌运动轨迹仪和肌电仪同步检测RPD修复前后患者下颌运动轨迹,双侧咬肌及颞肌前束表面肌电;分光光度计检测患者咀嚼效率.结果 RPD修复6月后:(1)患者咀嚼环形态规整,幅度增大,Ⅰ组冠状面咀嚼环宽度由(0.73±0.34)mm增至(2.58±1.01)mm (P<0.05);(2)下颌边缘运动时,轨迹规律性提高,Ⅱ组最大开口轨迹范围由(31.51±6.37) mm增至(61.95±12.42) mm,前伸运动由(4.22 ±2.85) mm增至(8.38±1.13) mm (P<0.05);(3)咀嚼肌肌电周期改善;(4)咀嚼效率提高(P<0.05).结论 下颌运动轨迹和咀嚼肌EMG可作为RPD疗效评价的参考依据.
推荐文章
肯氏Ⅰ类牙列缺损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患者行为学分析
可摘局部义齿
行为医学
牙列缺损
自我意象
心理控制术
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老年患者咬(牙合)重修复的远期疗效分析
重度磨耗
垂直距离
咬(牙合)重建
牙列缺损
30例牙齿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患者咬合重建与固定义齿修复
牙齿重度磨耗
牙列缺损
咬合重建
固定义齿修复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肯氏Ⅰ、Ⅱ类牙列缺损患者RPD修复前后下颌运动的临床研究
来源期刊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牙列缺损 可摘局部义齿 下颌运动轨迹 咀嚼肌表面肌电 咀嚼效率
年,卷(期) 2016,(1)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5-89
页数 5页 分类号 R783.4
字数 3363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春 昆明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13 18 3.0 3.0
2 马曼拉 昆明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1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1)
共引文献  (14)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1(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牙列缺损
可摘局部义齿
下颌运动轨迹
咀嚼肌表面肌电
咀嚼效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月刊
2095-610x
53-1221/R
大16开
昆明市呈贡新城雨花街道春融西路1168号
64-82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365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3089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