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该研究在关黄柏基源植物黄檗的整个分布区内,以每一个纬度为间隔设置采样点,在控制采样植株茎粗、采样部位及采样时间的前提下,于31个样点共采集674份野生关黄柏药材样本.对样本中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盐酸黄柏碱、盐酸药根碱、木兰花碱和绿原酸等6种活性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发现,药材中6种活性成分的含量因采样点的不同存在显著差异,辽宁地区所产药材6种活性成分含量最高,其次为北京和吉林地区,黑龙江地区药材的含量最低,研究结果对探究关黄柏药材活性成分形成的环境因素及人工种植区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推荐文章
福建野生茶树资源嘌呤生物碱构成评价及特异资源筛选
茶树
种质资源
嘌呤生物碱
苦茶碱
液质联用
HPLC测定不同采收季节阔叶十大功劳茎中生物碱含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
阔叶十大功劳
生物碱
含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野生关黄柏中生物碱及绿原酸含量区域性特征分析
来源期刊 中国中药杂志 学科
关键词 关黄柏 黄檗 活性成分 区域性特征 差异性分析 聚类分析
年,卷(期) 2016,(10) 所属期刊栏目 资源与鉴定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97-1802
页数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4268/cjcmm20161006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1)
共引文献  (348)
参考文献  (1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4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5(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6(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7(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关黄柏
黄檗
活性成分
区域性特征
差异性分析
聚类分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中药杂志
半月刊
1001-5302
11-2272/R
大16开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2-45
195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5538
总下载数(次)
36
总被引数(次)
236207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