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观察研究孕妇不同体位及持续时间对宫内胎儿状况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到我院妇产科门诊参加产前例行检查的40例孕晚期女性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别在坐位、站位、左侧卧位以及自由体位下监测2h、4h、6h、8h时间段内胎心NST异常率。结果孕妇坐位状态下2 h时间段内胎心监护NST无反应型为7.5%(3/40),坐位状态下4 h时间段内胎心监护NST无反应型为22.5%(9/40),坐位状态下6 h时间段内胎心监护结果示50.0%(20/40)孕妇胎动减少,且胎心变异差,属NST无反应型。相比于2 h、4 h时间段,该时间段内NST无反应型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3)。孕妇站位状态下2 h时间段内胎心监护NST无反应型为10.0%(4/40),站位状态下4 h时间段内NST无反应型高达45.0%(18/40)。自由体位以及左侧卧位状态下2 h、4 h、6 h、8 h时间段内的NST无反应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在妊娠晚期的体位和各体位下所保持的时间长短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胎儿,产科医师应正确指导产妇保持适宜体位,一般以自由体位为佳,坐位以及站立状态下不宜超过2~4 h,注意充分休息,保障母胎健康。
推荐文章
足月宫内胎儿脑的矢状断层影像解剖学研究
胎儿脑
断层解剖
矢状断面
磁共振成像
不同体位对血压测量值的影响
体位
血压
测量值
5种临床常用公式对不同体质指数孕妇胎儿体重预测准确性的研究
公式
体质指数
胎儿体重
预测
宫高
腹围
准确性
不同体位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早产儿
不同体位
生长发育
黄疸
腹胀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孕妇不同体位及持续时间对宫内胎儿状况的影响研究
来源期刊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学科
关键词 不同体位 孕妇 持续时间 胎儿
年,卷(期) 2016,(15) 所属期刊栏目 经验交流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932-1934
页数 3页 分类号
字数 2576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燕萍 广东中山市西区医院妇产科 2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5)
共引文献  (49)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9(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2(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不同体位
孕妇
持续时间
胎儿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半月刊
1002-1256
23-1278/R
大16开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建华区卜奎北大街333号
14-257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9496
总下载数(次)
38
总被引数(次)
116471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9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8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7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6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5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4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36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35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34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33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32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31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30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3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29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28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27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26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25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24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23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22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21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20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2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19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18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17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16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15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14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13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12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11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10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