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很多中华学者析评文学时,一面倒只用西方现代的文学理论,而不理会中国古代的文论,甚至认为后者重直觉、欠分析、无体系,因而加以贬抑。一些中国古代文论学者,则在回顾与前瞻时,提出'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这一议题,希望古可以为今用。本文作者认为《文心雕龙》体大虑周,高明而中庸,我们大可在斟酌、比照西方文论之际,以它为基础,建构一个古典现代中西合璧的文学理论体系,并应用于实际批评。笔者尝试建构这样的一个体系,并名之为'情采通变'体系,其纲领有五:(1)情采(内容与技巧);(2)情采、风格、文类;(3)剖情析采(实际批评);(4)通变(比较不同作家作品的表现);(5)文之为德也大矣(文学的功用)。其中由第三点引申的'六观法',对作品照顾周全,于实际批评尤具价值。本文先表列这个'情采通变'体系的纲领,跟着的铺陈论述,以《文心雕龙》的内容为主,也涉及学者对此书相关观点的诠释,并列举中国文论其他重要观点,以及以西方为主的其他外国重要观点;引述时略作中西比较,时而加上个人议论,兼以说明'东海西海,心理攸同'之理。我们可以'情采通变'体系为架构,写作一部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学理论专著,其理论可付诸实用,借此彰显中国文论历久而弥新的重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