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摘要:
研究不同耕作措施下小麦-玉米轮作农田N2O、CO2和CH4等温室气体的综合增温潜势,有助于科学评价农业管理措施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减缓全球变暖方面的作用,为制定温室气体减排措施提供依据.基于2001年开始的位于华北太行山前平原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的不同耕作与秸秆还田方式定位试验,应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于2008年10月冬小麦播种时开始,连续两个作物轮作年动态监测了秸秆整秸覆盖免耕播种(M1)、秸秆粉碎覆盖免耕(M2)、秸秆粉碎还田旋耕(X)、秸秆粉碎还田深翻耕(F)和无秸秆还田深翻耕(CK,代表传统耕作方式)5种情况下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土壤N2O、CO2和CH4排放通量,并估算其排放总量.试验期间同步记录每项农事活动机械燃油量、灌溉耗电量、施肥量,依据燃油、耗电和单位肥料量的碳排放系数统一转换为等碳当量,测定作物产量、地上部生物量,估算农田碳截存量,根据每个分支项对温室效应的作用估算了5个处理的综合增温潜势.结果表明,华北小麦-玉米轮作农田土壤是N2O和CO2的排放源,是CH4的吸收汇,每年M1、M2、X、F和CK农田土壤N2O排放总量依次为2.06 kg(N2O-N)·hm-2、2.28 kg(N2O-N)·hm-2、2.54 kg(N2O-N)·hm-2、3.87 kg(N2O-N)·hm-2和2.29 kg(N2O-N)·hm-2,CO2排放总量依次为6904 kg(CO2-C)·hm-2、7351 kg(CO2-C)·hm-2、8873 kg(CO2-C)·hm-2、9065 kg(CO2-C)·hm-2和7425 kg(CO2-C)·hm-2,CH4吸收量依次为2.50 kg(CH4-C)·hm-2、1.77 kg(CH4-C)·hm-2、1.33 kg(CH4-C)·hm-2、1.38 kg(CH4-C)·hm-2和1.57 kg(CH4-C)·hm-2.M1和M2处理农田生态系统综合增温潜势(GWP)均为负值,表明免耕情况下农田生态系统为大气的碳汇,去除农事活动引起的直接或间接排放的等当量碳,每年农田生态系统净截留碳947~1070 kg(C)·hm-2;其他处理农田生态系统的GWP值均为正值,表明温室气体是由系统向大气排放,CK、F和X每年向大气分别排放等当量碳3364 kg(C)·hm-2、989 kg(C)·hm-2和343 kg(C)·hm-2.故华北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中,秸秆粉碎还田旋耕是最优化的耕作措施,其温室效应相对较低,而又能保证较高的经济产量.
推荐文章
秸秆还田方式对黄淮海区域小麦-玉米轮作制农田土壤周年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秸秆还田
小麦-玉米轮作制
温室气体
排放通量
黄淮海区域
复合稻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交换及其综合增温潜势
稻田
复合生态系统
CH4
CO2
N2O
综合增温潜势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耕作措施下小麦-玉米轮作农田温室气体交换及其综合增温潜势
来源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学科
关键词 耕作措施 秸秆还田 温室气体 温室效应 增温潜势 小麦–玉米轮作系统
年,卷(期) 2016,(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04-715
页数 12页 分类号 S34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930/j.cnki.cjea.160261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71)
共引文献  (704)
参考文献  (2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7)
同被引文献  (458)
二级引证文献  (117)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4(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5(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7(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98(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0(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2(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3(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4(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5(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6(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8(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2)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28)
  • 引证文献(15)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9(75)
  • 引证文献(17)
  • 二级引证文献(58)
2020(48)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4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耕作措施
秸秆还田
温室气体
温室效应
增温潜势
小麦–玉米轮作系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月刊
2096-6237
13-1432/S
大16开
1993-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023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99019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