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摘要:
合理耕作方式对农业可持续生产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有重要意义.为评价耕作方式转变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本研究针对连续16年的长期旋耕小麦/玉米农田进行不同的轮耕处理,采用原位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分析了小麦季农田土壤3种温室气体CH4、CO2、N2O排放规律.试验共设3个处理:在前期旋耕基础上分别进行翻耕处理(XF)和深松处理(XS),另外保持旋耕(X)作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CO2排放通量在耕作后1周有明显排放峰,XF处理显著低于X和XS处理;N2O排放通量在耕作和灌溉施肥后有明显排放峰,XS处理显著高于XF和X处理;两种气体排放通量在越冬期出现最低值.CH4从耕作后到越冬期有持续明显的吸收过程,其中XS处理的吸收通量显著高于XF和X处理.农田土壤在冬小麦生长季表现为CO2的源,累积排放量为XS(5241 kg·hm-2)>X(5160 kg·hm-2)>XF(4840 kg·hm-2),XS与X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均显著高于XF;N2O的源,累积排放量表现为XS(4.38 kg·hm-2)>XF(2.39 kg·hm-2)>X(2.26 kg·hm-2),XS与XF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均显著高于X处理;CH4的汇,累积吸收量为XS(6.14 kg·hm-2)>XF(5.64 kg·hm-2)>X(3.70 kg·hm-2).将累积温室气体换算为CO2当量,对增温效应的贡献表现为XF(5.32 t·hm-2)<X(5.66 t·hm-2)<XS(6.23 t·hm-2),三者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经翻耕处理后,0~1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低于X处理,而10~20 cm土壤有机质升高,表层有机质降低可能是翻耕处理CO2的排放减少的主要原因.不同耕作处理后小麦产量差异明显,X处理冬小麦产量最高,且显著高于XS处理,XF处理与X和XS处理差异均不显著.综合考虑耕作方式对温室气体排放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短期内旋耕-翻耕可能是较适宜的轮耕模式,旋耕深松模式不利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但未来需要加强对不同轮耕模式长期效应研究.
推荐文章
耕作方式对太湖地区冬小麦生长季N2O排放的影响
N2O排放
耕作方式
冬小麦
土壤温度
太湖地区
耕作方式对圩区冬小麦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的影响
圩区
冬小麦
温室气体
排放通量
耕作方式
不同灌溉施肥措施对夏玉米-冬小麦农田N2O排放和产量的影响
灌溉
氮肥
作物
华北平原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
水肥一体化
N2O排放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耕作方式转变对冬小麦季农田温室气体排放 和产量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学科
关键词 冬小麦 旋耕 翻耕 深松 温室气体 产量
年,卷(期) 2018,(11) 所属期刊栏目 作物栽培与生理生态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13-1623
页数 11页 分类号 S157.4+2|S512.1+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930/j.cnki.cjea.180219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46)
共引文献  (960)
参考文献  (5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63)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4(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5(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6(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1997(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6)
1998(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1999(2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2)
20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2(3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7)
2003(3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2)
2004(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8)
2005(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0)
2006(4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5)
2007(5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6)
2008(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2)
200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0)
2010(4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3)
2011(3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2)
2012(4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5)
2013(40)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34)
2014(4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41)
2015(31)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16(24)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17(12)
  • 参考文献(1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冬小麦
旋耕
翻耕
深松
温室气体
产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月刊
2096-6237
13-1432/S
大16开
1993-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023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99019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