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采用统计方法分析了HL-2A托卡马克装置上欧姆放电条件下的实验数据,根据硬X射线出现时刻的等离子体环电压、中心线平均等离子体电子密度等参数,计算出电子逃逸的实验阈值,并与初级产生机制下逃逸电子的理论阈值进行对比。实验数据表明逃逸电场阈值明显高于相对论碰撞理论预测,抑制电子逃逸现象的临界电子密度明显比理论预测的低。这与 ITPA ( International Tokamak Physics Activity)在D3D, TEXTOR, FTU, KSTAR等装置得出的实验结果吻合。针对逃逸现象出现时刻硬X射线增长率的实验研究发现初级产生机制下逃逸电子的增长率与电场强度大小成正比,与中心线平均等离子体电子密度成反比,此现象验证了通过减小环电压或提高等离子体密度的方法可以抑制电子逃逸现象。
推荐文章
HT-7托卡马克等离子体密度调制实验中的逃逸电子行为
托卡马克
密度调制
逃逸电子
归一化阈值速度
HT-7托卡马克等离子体逃逸电子螺旋角散射研究
托卡马克
反常多普勒共振
逃逸电子
螺旋角
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欧姆放电逃逸电子行为研究
逃逸电子
硬X射线
破裂
电子雪崩
HT-7托卡马克等离子体slide-away放电研究
slide-away放电
托卡马克
等离子体
逃逸电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托卡马克等离子体电子逃逸阈值实验研究
来源期刊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学科 物理学
关键词 逃逸电子 初级产生机制 逃逸阈值
年,卷(期) 2016,(5) 所属期刊栏目 极端条件下的原子分子物理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49-854
页数 6页 分类号 O53
字数 370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0364.2016.10.01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姚列明 电子科技大学物理电子学院 48 391 12.0 18.0
2 竹锦霞 四川文理学院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 26 24 3.0 4.0
3 杨德武 电子科技大学物理电子学院 1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2)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2)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逃逸电子
初级产生机制
逃逸阈值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双月刊
1000-0364
51-1199/O4
大16开
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
62-54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271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10724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