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考察不同营养状况对鲤科鱼类偏好游泳速度的影响,本研究以鲫鱼(Carassius auratus)为实验对象,(25±1.0)℃条件下设置3个不同营养状况实验组:对照组(禁食48 h)、饱食组(饱食)和饥饿组(饥饿14 d),将单尾实验鱼置于梯度流速选择仪(流速范围为11.86~65.45 cm/s,等距离划分为5个流速区域,从第一到第五流速区域流速连续增加)中拍摄1 h,采用Ethovision XT9软件分析视频资料并计算实验鱼在不同流速区域平均进入频次(F,次)、单次进入停留时间(T, s/次)和平均停留时间百分比(Pt,%)等流速选择行为指标。结果显示,对照组和饱食组的F值随水流速度上升而增加,对照组的T值不同流速区域间无差异(P>0.05),而饱食组第三和第四流速区域T值均显著大于其他流速区域(P<0.05),因此两实验组第三和第四流速区域的 Pt 均显著大于其他流速区域,其偏好游泳速度为20.12~41.30 cm/s。饥饿组流速偏好行为出现表型分化, I型实验鱼在第一流速区域Pt和T值显著大于其他流速区域(P<0.05),各流速区域的F值均显著小于其他实验组(P<0.05),故I型实验鱼的偏好游泳速度为11.86~15.18 cm/s。而II型实验鱼则与对照组相似,在第三和第四流速区域Pt均显著大于其他流速区域(P<0.05),故II型实验鱼的偏好游泳速度为20.12~41.30 cm/s。结果表明,饱食不影响鲫鱼的偏好游泳速度,可能是饱食不影响鲫鱼的游泳能力所致,但饱食组在各流速区域间的出入频次减少而停留时间有所增加。饥饿后鲫鱼偏好游泳速度出现表型分化, I型实验鱼的偏好游泳速度降低,而II型实验鱼则无明显变化, I型和II型实验鱼偏好游泳速度的差异可能是由于在饥饿条件下二者能量节约和游泳功能维持的策略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