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唐古栋滑坡位于楞古水电站拟选的上、中坝址和下坝址之间,且滑坡规模巨大,对水电站坝址的选择和水工建筑物的布置有决定性的影响,对滑坡成因机制的研究对于分析该河段类似斜坡的变形演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对滑坡地质环境条件和滑坡体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物理模拟中的底摩擦试验方法和离散元数值计算对唐古栋滑坡的成因机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滑坡为沿强风化层内陡倾坡外和缓倾坡外结构面组合阶梯状滑面剪断层面滑动的滑移-拉裂式的巨型岩质滑坡。滑坡失稳过程为前缘坡体首先发生变形失稳破坏,然后中后部边坡不断蠕滑变形,最终前缘抗剪段失效导致中后部整个边坡的失稳破坏。
推荐文章
唐古栋滑坡变形破坏机制及岸坡稳定性研究
楞古水电站
唐古栋滑坡
坡体结构
变形破坏机制
缓倾坡外结构面
锁固段
水库滑坡成因机制研究进展与展望
水库滑坡
成因机制
计量分析
关联监测
多场耦合
宝鸡渭河北岸黄土塬边大型滑坡成因机制研究
黄土塬边
滑坡成因与模式
地貌演化
活动断裂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唐古栋滑坡成因机制研究
来源期刊 工程地质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唐古栋滑坡 物理模拟 数值模拟 成因机制
年,卷(期) 2016,(6) 所属期刊栏目 地质灾害与斜坡稳定问题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72-1079
页数 8页 分类号 P642.22
字数 810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544/j.cnki.jeg.2016.06.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黄润秋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521 19718 70.0 118.0
2 周龙寿 13 129 5.0 11.0
3 易志坚 3 3 1.0 1.0
4 吴海燕 2 0 0.0 0.0
5 何顺勋 1 0 0.0 0.0
6 杨建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9)
共引文献  (588)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0(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4(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唐古栋滑坡
物理模拟
数值模拟
成因机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工程地质学报
双月刊
1004-9665
11-3249/P
大16开
北京北土城西路19号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82-296
199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58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5785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