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近期在山东胶南的蓝莓种植区发现一种枝枯新病害,被侵染的枝条变色坏死,甚至引起全株干枯死亡.通过组织分离法和玻璃毛细管法获得纯化菌株HMQAU140073.通过形态学观察、rDNA-ITS和EF1-a序列分析及柯赫氏法则验证,确定该病原菌为假可可毛色二胞Lasiodiplodia pseudotheobromae.这是假可可毛色二胞所致蓝莓枝枯病的首次发现.
推荐文章
爬地柏枯梢病病原菌鉴定
爬地柏
枯梢病
微色二孢属
症状
陕西黄芩茎枯病病原菌的鉴定
陕西商洛
黄芩茎枯病
病原菌
蓝莓镰孢菌叶枯病的病原菌鉴定
蓝莓
叶枯病
亚细亚镰孢菌
Trichoderma spp.对樟子松枯梢病病原菌的影响
Trichoderma spp.
Sphaeropsis sapinea
拮抗作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蓝莓毛色二胞枝枯病的病原菌
来源期刊 菌物学报 学科
关键词 假可可毛色二胞 形态特征 分子鉴定 枝干病害
年,卷(期) 2016,(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57-665
页数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346/j.mycosystema.15016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梁晨 青岛农业大学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真菌学研究室 35 181 7.0 11.0
2 赵洪海 青岛农业大学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真菌学研究室 61 516 12.0 20.0
3 李宝笃 青岛农业大学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真菌学研究室 49 234 8.0 12.0
4 王佳宁 青岛农业大学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真菌学研究室 4 20 2.0 4.0
5 尉莹莹 青岛农业大学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真菌学研究室 3 23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4)
共引文献  (123)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51)
二级引证文献  (22)
196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9(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1(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2(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3)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9(11)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7)
2020(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假可可毛色二胞
形态特征
分子鉴定
枝干病害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菌物学报
月刊
1672-6472
11-5180/Q
16开
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B401
2-499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21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3414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