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观察黄连膏对全层皮肤缺损小鼠创面愈合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机制. 方法 取30只雄性C57BL/6J小鼠,在每只小鼠背部造成直径为7.5 mm的圆形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小鼠分为黄连膏组和基质组,每组15只.伤后1d开始,黄连膏组和基质组小鼠创面分别涂抹黄连膏和基质,2次/d.每组选取5只小鼠,观察伤后0、3、7、10、14 d创面情况并计算创面愈合率.2组均于伤后3、7d分别处死未行大体观察的10只小鼠中的5只,伤后14 d处死行大体观察后的5只小鼠,取创面组织及距创缘2 mm内皮肤组织,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进行组织学评分,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Ki-67双阳性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表达,ELISA法检测组织中TGF-β和胶原蛋白的蛋白表达量.对数据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析因设计方差分析、两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Bonferronni检验或校正. 结果 (1)伤后0d,2组小鼠创面均红肿;伤后3、7d,2组小鼠创面均结痂、无红肿;伤后10d,黄连膏组小鼠创面面积明显缩小,基质组小鼠创面缩小面积小于黄连膏组;伤后14 d,黄连膏组小鼠大部分创面愈合,基质组小鼠创面尚未完全愈合.伤后3、7d,2组小鼠创面愈合率相近(t值分别为0.64和1.90,P值均大于0.05);伤后10、14 d,黄连膏组小鼠创面愈合率分别为(76±7)%、(93±5)%,显著高于基质组的(48±9)%、(68±1 1)%(t值分别为7.44和3.89,P值均小于0.01).2组小鼠伤后7、10、14d创面愈合率均显著高于组内前一时相点(P值均小于0.01).(2)伤后3d,2组小鼠创面组织学评分相近(t=-0.76,P >0.05);伤后7、14 d,黄连膏组小鼠创面组织学评分分别为(7.0±1.6)、(11.6±2.1)分,显著高于基质组的(4.2±1.3)、(7.2±1.3)分(t值分别为1.96和2.50,P<0.05或P<0.01).2组小鼠伤后7、14d创面组织学评分均显著高于组内前一时相点(P值均小于0.01).(3)伤后3、7d,黄连膏组小鼠创面组织中α-SMA和Ki-67双阳性细胞百分比分别为(35±12)%、(62±10)%,显著高于基质组的(17±12)%、(34 ±6)%(t值分别为-2.48和-5.25,P<0.05或P<0.01);伤后14d,黄连膏组小鼠创面组织中α-SMA和Ki-67双阳性细胞百分比为(25±5)%,明显低于基质组的(44±17)%(t=2.50,P<0.05).黄连膏组小鼠伤后7d创面组织中α-SMA和Ki-67双阳性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组内伤后3、14d(P值均小于0.01),基质组小鼠伤后7、14d创面组织中α-SMA和Ki-67双阳性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组内前一时相点(P值均小于0.05).(4)伤后3、7d,黄连膏组小鼠创面组织中TGF-β蛋白表达量分别为(396±45)、(722±96) pg/mL,显著高于基质组的(290±42)、(382±62) pg/mL(t值分别为-8.17和-6.65,P值均小于0.01);伤后14 d,2组小鼠创面组织TGF-β蛋白表达量相近(f =1.60,P>0.05).黄连膏组小鼠伤后7d创面组织中TGF-β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组内伤后3、14 d(P值均小于0.01),基质组小鼠伤后7、14d创面组织中TGF-β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组内前一时相点(P值均小于0.05).伤后3d,2组小鼠创面组织中胶原蛋白的蛋白表达量相近(t=1.99,P>0.05);伤后7、14 d,黄连膏组小鼠创面组织中胶原蛋白的蛋白表达量分别为(47±10)、(70±14) ng/mL,显著高于基质组的(34±10)、(42±12) ng/mL(t值分别为3.15和3.52,P<0.05或P<0.01).2组小鼠伤后7、14 d创面组织中胶原蛋白的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组内前一时相点(P <0.05或P<0.01). 结论 黄连膏可能通过促进肌成纤维细胞生成,提高TGF-β、胶原蛋白的蛋白表达量,从而促进全层皮肤缺损小鼠创面愈合.
推荐文章
γ射线照射对小鼠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放射损伤
γ射线
皮肤缺损
创面愈合
促血管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
小鼠
八味紫草烧伤膏的镇痛和创面愈合实验研究
八味紫草烧伤膏
创面愈合
镇痛
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阻滞剂对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影响
血管紧张素Ⅱ
受体,血管紧张素,2型
创面愈合
生长因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黄连膏对全层皮肤缺损小鼠创面愈合的影响及相关机制
来源期刊 中华烧伤杂志 学科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伤口愈合 转化生长因子β 肌成纤维细胞 胶原蛋白 黄连膏
年,卷(期) 2016,(12) 所属期刊栏目 创面处理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14-720
页数 7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6.12.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盛霞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病理科 22 172 7.0 11.0
2 陈亚峰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普外科 28 122 7.0 10.0
3 奉典旭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普外科 59 300 8.0 16.0
4 高春芳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皮肤科 8 15 2.0 3.0
5 马骄阳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皮肤科 5 11 2.0 3.0
6 张晓芬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普外科 5 42 4.0 5.0
7 孙桂芳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普外科 4 41 4.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3)
共引文献  (6)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56)
二级引证文献  (18)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2(1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8)
2020(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创伤和损伤
伤口愈合
转化生长因子β
肌成纤维细胞
胶原蛋白
黄连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烧伤杂志
月刊
1009-2587
50-1120/R
大16开
重庆市沙坪坝区高滩岩正街
78-131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698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2805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