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生态学报       
摘要:
以茶树品种龙井43号(Longjing No.43)、鸠坑(Jiukeng)、乌牛早(Wuniuzao)、福鼎大白茶(Fortin white tea)为试材,研究了一次寒潮过程对4个茶树品种叶片的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确定4个茶树品种的抗寒性.结果表明:寒潮初期,随着气温的降低,4个茶树品种的叶绿素含量、最大光合速率(Pmax)、表观量子效率(AQY)、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非光化学淬灭(gN)均呈现下降趋势,在气温回升期间随气温升高而有所增加,且福鼎大白茶的叶绿素含量、Pmax、AQY、Fv/ Fm的值为4个品种中最大,qN的平均值以乌牛早为最小,鸠坑最大;4种茶树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寒潮及恢复期间持续增强;4种茶树POD活性的平均值以龙井43号最小,福鼎大白茶最大;叶片的气孔限制值(Ls)和丙二醛(MDA)含量在降温和气温回升过程中,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整个期间的Ls和MDA含量的平均值以福鼎大白茶为最小,龙井43号最大;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4品种茶树的光合参数、荧光参数和抗氧化酶活性进行分析,得到4个品种茶树的抗寒性顺序为:福鼎大白茶>乌牛早>鸠坑>龙井43号.研究结果为茶树的引种及茶叶生产布局提供理论依据.
推荐文章
茶树品种光合与水分利用特性比较及聚类分析
茶树
光合特性
数值分类
聚类分析
不同木薯品种气体交换特性及光合酶活性的变化
木薯
气体交换特性
光合磷酸化
ATP酶
乙醇酸氧化酶
四川3个特色茶树品种芽叶性状及光合特性分析
茶树品种
芽叶性状
产量
光合特性
叶绿素荧光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寒潮过程中4个茶树品种光合特性和保护酶活性变化及品种间差异
来源期刊 生态学报 学科
关键词 茶树 寒潮 光合特性 保护酶活性 主成分分析
年,卷(期) 2016,(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29-641
页数 13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5846/stxb20140513098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金志凤 88 1217 18.0 29.0
2 杨再强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115 1245 19.0 27.0
6 韩冬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6 44 4.0 6.0
7 王学林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10 158 7.0 1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65)
共引文献  (971)
参考文献  (4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1)
同被引文献  (215)
二级引证文献  (54)
194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6(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2(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3(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4(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5(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6(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7(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8(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9(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0(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1(20)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2(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3(2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4(33)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28)
2005(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06(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4)
2007(3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2)
2008(22)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9(14)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0(1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1(17)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7)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7)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18)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9(29)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24)
2020(1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茶树
寒潮
光合特性
保护酶活性
主成分分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学报
半月刊
1000-0933
11-2031/Q
16开
1981-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99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5168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