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应用 Flir-SC620型红外热像仪,观察针刺三阴交穴对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关元和三阴交穴体表温度的影响,分析寒湿凝滞型痛经患者关元和三阴交穴体表温度变化可否作为寒湿凝滞型痛经的辅助诊断依据及针刺效应和针刺得气效应的客观指标。方法纳入6例健康受试者及30例痛经患者,分为健康对照组、寒凝对照组、期望得气组和期望不得气组。两对照组不予针刺,期望得气组与期望不得气组均针刺双侧三阴交穴30 min,记录针感。应用红外热像仪检测各组关元穴、双侧三阴交穴体表温度40 min,每10 min 记录1次,并计算出0~10 min、10~20 min、20~30 min、30~40 min 及0~30 min、0~40 min 等各时段温度。依据得气感的有无判断实际是否得气,并将期望得气组分为期望得气实际得气组(以下简称期得实得组)和期望得气实际未得气组(以下简称期得实未得组);将期望不得气组分为期望不得气实际得气组(以下简称期不得实得组)和期望不得气实际未得气组(以下简称期不得实未得组)。应用 SPSS17.0统计软件,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法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结果与健康对照组(6例)比较,寒凝对照组(6例)关元穴在0~30 min 及0~40 min 时段温度显著降低(P<0.05);左侧三阴交穴在0~40 min 时段温度显著降低(P<0.05),左、右侧三阴交穴在30~40 min 时段温度均显著降低(P<0.05)。与寒凝对照组比较,期得实得组(12例)及期不得实得组(11例)关元穴在0~30 min 及0~40 min 时段温度显著升高(P<0.05);期不得实得组左侧三阴交穴在0~40 min 时段温度显著升高(P<0.05),左、右侧三阴交穴在30~40 min时段温度均显著升高(P<0.05)。期得实未得组患者有0例,期不得实未得组患者仅1例,无法统计。结论初步认为,关元和三阴交穴体表红外热像温度降低可以作为辅助诊断寒凝型痛经的临床诊断依据之一。关元穴体表红外热像温度升高可以作为三阴交穴针刺效应循经特异性的客观指标之一。
推荐文章
针刺三阴交得气对寒湿凝滞证原发性痛经患者经穴体表温度影响的临床研究方案
得气
针刺
三阴交穴
红外热成像
经穴温度
原发性痛经
痛经患者三阴交穴压痛反应研究
痛经
三阴交穴
痛反应
视觉模拟评分
压痛阈值
针刺关元对寒凝证类痛经大鼠三阴交穴区温度及TXB2/6-keto-PGF1a比值的影响
寒凝证类痛经模型
针刺关元
三阴交穴区温度
红外热成像
TXB2/6-keto-PGF1a
大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针刺三阴交对痛经患者关元和三阴交穴体表红外温度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上海针灸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针刺 穴,三阴交 寒凝证 痛经 经穴体表温度 红外热像 得气
年,卷(期) 2016,(6) 所属期刊栏目 “973 计划”专栏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31-635
页数 5页 分类号 R2-03
字数 513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460/j.issn.1005-0957.2016.06.0631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90)
共引文献  (268)
参考文献  (2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35)
二级引证文献  (8)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3(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5(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6(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7(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8(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9(2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0(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1(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2(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3(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4(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针刺
穴,三阴交
寒凝证
痛经
经穴体表温度
红外热像
得气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上海针灸杂志
月刊
1005-0957
31-1317/R
大16开
上海市宛平南路650号
4-360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259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7588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