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应用 Flir-SC620型红外热像仪,观察针刺三阴交穴对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关元和三阴交穴体表温度的影响,分析寒湿凝滞型痛经患者关元和三阴交穴体表温度变化可否作为寒湿凝滞型痛经的辅助诊断依据及针刺效应和针刺得气效应的客观指标。方法纳入6例健康受试者及30例痛经患者,分为健康对照组、寒凝对照组、期望得气组和期望不得气组。两对照组不予针刺,期望得气组与期望不得气组均针刺双侧三阴交穴30 min,记录针感。应用红外热像仪检测各组关元穴、双侧三阴交穴体表温度40 min,每10 min 记录1次,并计算出0~10 min、10~20 min、20~30 min、30~40 min 及0~30 min、0~40 min 等各时段温度。依据得气感的有无判断实际是否得气,并将期望得气组分为期望得气实际得气组(以下简称期得实得组)和期望得气实际未得气组(以下简称期得实未得组);将期望不得气组分为期望不得气实际得气组(以下简称期不得实得组)和期望不得气实际未得气组(以下简称期不得实未得组)。应用 SPSS17.0统计软件,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法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结果与健康对照组(6例)比较,寒凝对照组(6例)关元穴在0~30 min 及0~40 min 时段温度显著降低(P<0.05);左侧三阴交穴在0~40 min 时段温度显著降低(P<0.05),左、右侧三阴交穴在30~40 min 时段温度均显著降低(P<0.05)。与寒凝对照组比较,期得实得组(12例)及期不得实得组(11例)关元穴在0~30 min 及0~40 min 时段温度显著升高(P<0.05);期不得实得组左侧三阴交穴在0~40 min 时段温度显著升高(P<0.05),左、右侧三阴交穴在30~40 min时段温度均显著升高(P<0.05)。期得实未得组患者有0例,期不得实未得组患者仅1例,无法统计。结论初步认为,关元和三阴交穴体表红外热像温度降低可以作为辅助诊断寒凝型痛经的临床诊断依据之一。关元穴体表红外热像温度升高可以作为三阴交穴针刺效应循经特异性的客观指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