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是一种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具有潜在侵袭性的癌前病变,且其较高恶变率严重威胁着女性的身心健康.随着影像学的发展,DCIS的检出率呈逐年增高趋势,但是目前仍缺乏可靠的无创诊断手段,因此术前明确诊断依然由穿刺活检来证实.针对DCIS的治疗,目前主张综合性多学科性的治疗原则.根据Van Nuys预后指数选择具体手术方案,并根据组织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特点选择辅助性放疗、内分泌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但是,如何兼顾最佳美容效果的同时获得最有效的临床治疗目的,并防止过度治疗这一问题仍备受争议.DCIS整体预后较好,但是存在较高复发率.对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DCIS的生物学行为,指导临床治疗并判断预后.但如何根据分子学预后因素对DCIS行个体化治疗,以及如何更好地和传统预后因素结合判断预后仍面临挑战.本文根据近年来的相关性研究,针对DCIS的最新诊治现状和复发相关预后因素做一综述.
推荐文章
乳腺导管原位癌的影像诊断研究进展
乳腺肿瘤
乳房X线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CT
超声检查
乳腺导管原位癌浸润转化及预后的研究进展
乳腺导管原位癌
浸润转化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DCIS-IDC
乳腺癌分子水平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乳腺癌
分子生物学
医学影像学
乳腺摄影与超声成像对导管原位癌的诊断价值
乳腺摄影
彩色多普勒超声
乳腺
导管原位癌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乳腺导管原位癌的诊治和分子学预后的研究进展
来源期刊 医学研究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导管原位癌 诊断 治疗 分子学标志物 预后
年,卷(期) 2016,(8) 所属期刊栏目 医学前沿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13,51
页数 4页 分类号 R6
字数 343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969/j.issn.1673-548X.2016.08.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爱东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 21 98 6.0 9.0
2 张健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 57 443 10.0 19.0
3 郝丽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 2 4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6)
参考文献  (2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6)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导管原位癌
诊断
治疗
分子学标志物
预后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医学研究杂志
月刊
1673-548X
11-5453/R
大16开
北京市朝阳区雅宝路3号
2-590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869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4356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