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蛛网膜下腔出血作为一种有很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的疾病,目前虽然在其治疗上取得了许多创新,但是在神经系统预后方面仍无显著改善.早期脑损伤指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72 h内产生的病理生理学机制的改变,表现为颅内压的升高、颅内灌注压的降低、脑积水的产生、全脑缺血的发生、血脑屏障的破坏及脑细胞的死亡.对其治疗包括急性期治疗、确定性治疗、药物性治疗、亚低温治疗及高压氧治疗等.本文作者就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推荐文章
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的研究进展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动脉瘤
脑损伤
血管痉挛,颅内
综述
瑞舒伐他汀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蛛网膜下腔出血
早期脑损伤
瑞舒伐他汀
内皮素1
水孔通道蛋白4
半胱天冬酶3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及神经保护治疗的研究进展
蛛网膜下腔出血
早期脑损伤
神经保护
叔丁基对二苯酚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tBHQ
蛛网膜下腔出血
早期脑损伤
脑水肿指数
凋亡指数
坏死指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管理
来源期刊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早期脑损伤 脑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细胞凋亡 综述
年,卷(期) 2016,(5) 所属期刊栏目 综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09-812
页数 4页 分类号 R743.35
字数 309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6264.2016.05.03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嵘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外科 39 146 6.0 10.0
2 周培 东南大学医学院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早期脑损伤
脑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细胞凋亡
综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双月刊
1671-6264
32-1647/R
大16开
南京市丁家桥87号
28-265
196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012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2214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