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单核巨噬细胞在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试验研究了对单核巨噬细胞吞噬性能的选择影响矮小鸡G1代抗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能力.[方法]在矮小鸡290日龄时,检测了G0代5 00只个体(母鸡400只,公鸡100只)的吞噬指数(PI),并根据PI的大小分为强吞噬力组(HPIG)和弱吞噬力组(LPIG).建立2×2交配组合:HPIG ♂×HPIG ♀(强公强母组),LPIG ♂×HPIG♀(弱公强母组),HPIG♂×LPIG♀(强公弱母组),LPIG ♂×LPIG ♀(弱公弱母组).随机选择400只1日龄G1代雏鸡(每组1 00只,公母各半),其中360只采用滴鼻方式人工接种含IBV M41病毒的鸡胚尿囊液,40只作为对照,连续观察14d,记录死亡数,制作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并通过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HI)测定15d时存活鸡只的抗体效价.G1代鸡20周龄时,选择母鸡12只,其中强组母鸡后代6只,弱组母鸡后代6只,以病毒模拟物Poly I:C刺激体外培养的单核巨噬细胞,采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测定细胞因子及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G0代不同个体对异源红细胞的吞噬能力差异显著,通过测定G0代个体的吞噬指数,建立交配组合,孵育得到G1代鸡.对G1代鸡的IBV攻毒试验的结果为强公强母组后代的死亡率(33.3±0.05)%显著低于弱公弱母组(55.6±0.05)%,其他两个组合后代的死亡率介于上述值之间,弱公强母组为(43.3±0.05)%,强公弱母组为(47.8±0.05)%;母鸡对后代的影响大于公鸡,强母组后代的死亡率(38.3±0.04)%显著低于弱母组(51.7±0.04)%.攻毒组在接种IBV M41病毒3d后表现出咳嗽、呼吸困难、食欲减退、精神沉郁等临床症状,对病死鸡的气管及肾脏的H.E.染色结果可见典型的病灶,气管上皮细胞坏死脱落,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空泡变性等,而对照组均无临床症状及组织病变.对198只攻毒后存活个体抗体滴度的测定结果显示强组母鸡后代抗体滴度(8.45±0.07)显著高于弱组母鸡后代的抗体滴度(8.10±0.08).利用病毒模拟物Poly I:C刺激体外培养的单核巨噬细胞2h后,强吞噬力个体(强组母鸡后代)细胞因子IFN v和IL-1β的表达量分别是弱吞噬力个体(弱组母鸡后代)的5.14倍(P<0.05)和2.41倍(P<0.05).强吞噬力个体MHC Ⅰ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弱吞噬力个体,而MHC Ⅱ的表达量差异不显著.[结论]通过测定体外培养的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性能,按照吞噬指数的高低建立交配组合,强吞噬力母鸡后代的攻毒死亡率显著低于弱吞噬力母鸡后代,且其抗体滴度、细胞因子(IFNγ、IL-1β)和MHCI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弱吞噬力母鸡后代,说明强吞噬力母鸡后代具有较强的抗IBV的能力.因此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可以作为培育抗IBV品系的一种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