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研究用γ光子线束(60Co模体法)和高能电子线束(电子束法)校准平行板电离室吸收剂量因子方法.方法 电子束法:0.65cc指形电离室放在水中有效点深度2.88 cm(考虑电离室半径),平行板电离室(NACP02)放在水中有效点深度2.70 cm,都距监督指形电离室3 cm处,电子线束能量18 MeV,照射野15 cm×15 cm,SSD=100 cm,照射:300MU,测量;不加监督电离室,并按上述条件照射并测量;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 381号报告,分别计算平行板电离室空气吸收剂量校准因子.60Co模体法:水模体30 cm×30 cm×30 cm,0.65cc指形电离室放在水中深度5cm,照射野10 cm×10 cm,SSD=80 cm,照射时间60s;水模体25cm×25 cm×25cm,平行板电离室放在水中有效点深度5 cm,其他条件相同,计算平行板电离室空气吸收剂量校准因子.最后将两种方法校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电子束方法校准平行板电离室结果为52.30 Gy/C·kg-1(不加监督电离室的值为52.27Gy/C· kg-1).60Co模体法校准平行板电离室结果为52.33 Gy/C·kg-1.结论 电子束法与60Co模体法校准平行板电离室空气吸收剂量因子偏差仅为0.05%.因此,测量电子线束输出剂量,对平行板电离室的校准既可选择高能电子线束也可选择60Co光子γ线束.
推荐文章
用于校准192Ir医用源的阱型电离室
192Ir源
阱型电离室
空腔电离室
校准
DAP电离室的研制及其特性研究
X线摄影
电离室
皮肤剂量
平板电离室的研制及改进
平板电离室
质子
模拟
剂量
两种位置灵敏平行板雪崩探测器
位置灵敏平行板雪崩探测器
位置分辨
位置线性色散
探测效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平行板电离室两种校准方法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辐射卫生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电子线束 60Co光子γ线束 平行板电离室 指形电离室 空气吸收剂量校准因子
年,卷(期) 2016,(3) 所属期刊栏目 监测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64-368
页数 分类号 TL811+.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罗素明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 40 120 5.0 8.0
2 何志坚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 29 81 4.0 7.0
3 薛娴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 13 40 3.0 5.0
4 吴昊 6 37 4.0 6.0
5 冯仲苏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 4 7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5)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5)
198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电子线束
60Co光子γ线束
平行板电离室
指形电离室
空气吸收剂量校准因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辐射卫生
季刊
1004-714X
37-1206/R
大16开
济南市经十路18877号
24-094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319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1670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