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 BiOClxI1-x 系列复合半导体。采用 X 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氮气物理吸附、热重、Fourier 变换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漫反射等技术对 BiOClxI1–x 的热稳定性、物相组成、形貌、光吸收性能和光催化活性因受热而发生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BiOClxI1–x 复合样品的热稳定性优于 BiOI 而远弱于 BiOCl;热处理导致复合物中碘元素逐渐释放而转变为 Bi5O7I,至500℃以后,复合物组成主要为氯氧铋化合物;高温煅烧对复合物的整体形貌造成很大程度破坏;BiOCl0.25I0.75、BiOCl0.50I0.50的光催化性能优于纯 BiOCl 与 BiOI;经过不同温度煅烧后,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均呈现了不同程度减弱;热处理所引起的碘元素流失、组织结构破坏、比表面积减小和表面脱羟基等造成了光催化活性的降低。
推荐文章
BiOBrxI1-x半导体微球的制备、热稳定性及其光催化性能
BiOBr
BiOI
溶剂热法
热稳定性
光催化
磷酸修饰对纳米Fe2 O3热稳定性及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三氧化二铁
热稳定性
光生电荷分离
光催化
无色污染物降解
天然半导体矿物光催化性能研究进展
天然半导体矿物
光催化
废水处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BiOClxI1-x 复合半导体的热稳定性及光催化性能
来源期刊 硅酸盐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铋氧卤 热处理 稳定性 光催化
年,卷(期) 2016,(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11-719
页数 9页 分类号 X79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4062/j.issn.0454-5648.2016.05.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余长林 江西理工大学冶金与化学工程学院 78 887 15.0 26.0
3 方稳 江西理工大学冶金与化学工程学院 8 24 3.0 4.0
4 何洪波 江西理工大学冶金与化学工程学院 9 67 6.0 8.0
5 周晚琴 江西理工大学冶金与化学工程学院 19 174 8.0 13.0
6 薛霜霜 江西理工大学冶金与化学工程学院 7 62 6.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0)
共引文献  (33)
参考文献  (2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22)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8(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1(18)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2(2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13(1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4(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5(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铋氧卤
热处理
稳定性
光催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硅酸盐学报
月刊
0454-5648
11-2310/TQ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11号
2-695
195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375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8323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