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运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技术检测双酚A(BPA)致精母细胞损伤后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培养的GC-2小鼠精母细胞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加入0、10μmol/L、100μmol/L的BPA,一同培养3 h后使用荧光探针JC-1对3个组样本分别进行标记,采用LSCM检测胞内线粒体内JC-1荧光强度的变化。利用LSCM专用软件分析荧光强度,通过荧光颜色的转变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用红绿荧光的相对比例衡量线粒体去极化的比例。结果: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之间红绿荧光的比值有着显著差异。BPA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胞内线粒体膜电位明显低于对照组,而高剂量组的胞内线粒体膜电位较低剂量组低。结论:BPA对精母细胞有损伤,且随着剂量加大,损伤越严重。LSCM技术方法灵敏度高,能够实时监测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
推荐文章
血黏度增高致脑细胞膜电位及线粒体膜电位变化
血黏度增高
脑损伤
细胞膜电位
线粒体膜电位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大鼠
阻塞性黄疸大鼠肾系膜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的研究
阻塞性
黄疸
线粒体
膜电位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依达拉奉对海马神经元缺血缺氧损伤后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依达拉奉
缺血缺氧损伤
线粒体膜电位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激光共聚焦检测双酚A致精母细胞损伤后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
来源期刊 中国医学装备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双酚A 精母细胞 线粒体膜电位 荧光成像 荧光探针JC-1
年,卷(期) 2016,(2) 所属期刊栏目 学术论著 -- 「实验科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6-109
页数 4页 分类号 R197.32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8270.2016.02.03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孙玮 第三军医大学生物医学分析测试中心 37 240 9.0 13.0
2 王丽婷 第三军医大学生物医学分析测试中心 15 48 4.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21)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双酚A
精母细胞
线粒体膜电位
荧光成像
荧光探针JC-1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医学装备
月刊
1672-8270
11-5211/TH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南纬路27号
80-373
200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730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3075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