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该研究以贵州普定喀斯特森林中、下坡位生长的构树( Broussonetia papyrifera)、朴树( Celtis sinensis)和光滑悬钩子( Rubus tsangii)为材料,通过对碳酸酐酶( CA)活性、光合作用日变化、净光合速率对CO2与光的响应曲线、叶绿素荧光特性以及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等指标的测定,进而对比分析三种植物不同的光合生理响应特性。结果表明:构树光合作用过程的无机碳源既可来自大气中的CO2,也可以在气孔部分闭合的情况下利用细胞内的HCO3-,下坡位的构树较高的CA活性使其利用HCO3-的效率会更高,并能在较低光强下具有较高的光能利用效率。这可能与下坡位的构树具有较高的CA活性有关,对下坡位具有更好的适应性。朴树光合无机碳的同化能力最低,且光合无机碳源较单一,主要利用大气CO2,其较慢的生长速率使其对无机碳的需求最低,且能保持较稳定的无机碳同化速率。相对来说,中坡位的朴树具有相对较高的净光合速率和光能利用效率,对中坡位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光滑悬钩子主要利用大气中的CO2进行光合作用。中坡位的光滑悬钩子具有较强的光能利用效率,并表现出较高的净光合速率,光滑悬钩子对中坡位同样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该研究结果为喀斯特生态脆弱区植被重建过程中树种的选择及合理配置提供了科学依据。
推荐文章
贵州玉舍国家森林公园三种造林植物光合生理特征研究
喀斯特
光合作用
叶绿素荧光
碳酸酐酶
稳定碳同位素组成
三种濒危木兰植物幼树光合特性对高温的响应
木兰科植物
高温
光合特性
响应
叶绿素荧光
退化喀斯特森林不同植物叶片气孔导度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退化喀斯特森林
植物叶片
气孔导度
变异特征
环境响应
不同坡位沙棘光合日变化及其主要环境因子
通径分析
沙棘
光合日变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贵州喀斯特森林三种植物对不同坡位环境的光合生理响应
来源期刊 广西植物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植被恢复 碳酸酐酶 表观量子效率 羧化效率 稳定碳同位素组成
年,卷(期) 2016,(10) 所属期刊栏目 喀斯特植物专题 (1)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47-1155
页数 9页 分类号 Q945.1|S945.79
字数 894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931/guihaia.gxzw201507030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83)
共引文献  (915)
参考文献  (3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9)
二级引证文献  (3)
194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4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4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6(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8(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9(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1(2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2(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3(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4(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5(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6(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7(1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8(13)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9(2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0(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1(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2(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植被恢复
碳酸酐酶
表观量子效率
羧化效率
稳定碳同位素组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广西植物
月刊
1000-3142
45-1134/Q
大16开
广西桂林市雁山镇85号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植物》编辑部
48-43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580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4259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