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前,手术切除仍是胃肠间质瘤(GIST)的首选治疗方法。然而,即使肿瘤R0切除后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会出现肿瘤的复发转移;虽然伊马替尼等靶向药物的临床应用使 GIST患者的预后得以明显改善,但部分高危患者仍在辅助治疗的疗程结束后发生肿瘤复发转移。由此可以看出,目前用于指导GIST患者进行辅助治疗的2008改良NIH分级标准存在一定不足,它尚不能预测GIST患者的术后复发概率,并不能达到个体化治疗的目的,特别对一些高核分裂象数的患者,可能存在治疗疗程不足等缺点。因此,国内外的学者开始认识到,在高危患者中,部分高核分裂数GIST具有高度恶性生物学行为,极易发生复发转移,并将其称为极高危GIST,其分级标准及治疗疗程目前仍在进一步探索中。
推荐文章
胃肠间质瘤
胃肠间质瘤
胃肠道卡哈尔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
胃肠道起搏细胞肿瘤
CT对胃肠间质瘤恶性程度的预测价值
CT征象
胃肠间质瘤
恶性程度
诊断价值
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胃肠道
间质瘤
临床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特征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高危胃肠间质瘤预后的研究
甲磺酸伊马替尼
胃肠间质瘤
辅助治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对极高危胃肠间质瘤的认识
来源期刊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学科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极高危 个体化治疗 治疗疗程
年,卷(期) 2016,(11) 所属期刊栏目 专题论坛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26-1229
页数 4页 分类号
字数 388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issn.1671-0274.2016.11.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波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 160 1081 17.0 25.0
2 沈朝勇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 13 82 6.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1)
共引文献  (88)
参考文献  (1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4(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胃肠间质瘤
极高危
个体化治疗
治疗疗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月刊
1671-0274
44-1530/R
16开
广州市员村二横路26号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内
46-185
199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251
总下载数(次)
19
总被引数(次)
5707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