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该著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审视后殖民主义理论,并反对建构后殖民主义的传统,认为后殖民主义归根到底是一种带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文化批判色彩的学术思潮,它所讨论的核心问题是话语权力和解构主义。在论证过程中,该著广泛引用马克思、葛兰西、巴赫金、阿尔都塞、弗雷勒,以及其他激进民主传统中的代表理论。作者认为,错综复杂的历史现实往往与后殖民主义理论愿景相违背,后殖民主义的思想已经丧失了诊断现实的能力。为此作者提出了“超越后殖民理论”的论断。
推荐文章
后殖民文学话语特征
后殖民文学
历史
身份
语言
印度民族道路之探索——《午夜的孩子》的后殖民主义解读
后殖民主义
《东方学》
权力话语
多元文化主义
混杂性
《黑皮肤,白面具》语境下的后殖民主义解读
弗朗兹·法农
《黑皮肤,白面具》
后殖民主义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超越后殖民理论
来源期刊 中国哲学年鉴 学科 教育
关键词 后殖民理论 后殖民主义理论 激进民主 论证过程 话语权力 学术思潮 葛兰西 巴赫金
年,卷(期) 2016,(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66-366
页数 1页 分类号 G63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后殖民理论
后殖民主义理论
激进民主
论证过程
话语权力
学术思潮
葛兰西
巴赫金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哲学年鉴
年刊
1004-3462
11-2935/B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
出版文献量(篇)
2793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