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对血清TNF-a、IL-6的影响,探讨穴位埋线治疗RA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来氟米特片(每次20 mg,每天1次),疗程3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口服药物的基础上加用足三里、肾俞穴位埋线,每15日埋线1次,共治疗6次,总疗程3个月.3个月后观察两组血清TNF-a、IL-6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TNF-a、IL-6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血清TNF-a、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能够明显降低血清TNF-a、IL-6水平,表明穴位埋线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血清TNF-a、IL-6生成来实现的.
推荐文章
类风湿关节炎细胞凋亡的研究现状
药理学
综述
细胞凋亡
滑膜细胞
类风湿关节炎
火针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IL-1、IL-6的影响
类风湿关节炎
白细胞介素1
白细胞介素6
火针
针灸
疗法
抵抗素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作用
抵抗素
炎症
脂肪
关节炎,类风湿
合并恶性肿瘤的类风湿关节炎74例
类风湿关节炎
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监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足三里、肾俞穴位埋线对类风湿关节炎血清TNF-a、IL-6的影响
来源期刊 针灸临床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穴位埋线 类风湿关节炎 TNF-a IL-6
年,卷(期) 2016,(3) 所属期刊栏目 特种针法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3-45
页数 3页 分类号 R246.2
字数 2202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马志毅 28 161 8.0 11.0
2 李勇 13 110 8.0 10.0
3 阮崇洁 6 47 5.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2)
共引文献  (945)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73)
二级引证文献  (19)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4(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6)
2020(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穴位埋线
类风湿关节炎
TNF-a
IL-6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针灸临床杂志
月刊
1005-0779
23-1354/R
大16开
哈尔滨市香坊区和平路24号
14-177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431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8137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