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制备新型姜黄素纳米胶束滴眼液,检测其理化性质,并观察其生物学性质.方法 通过溶剂蒸发·水化法制备姜黄素纳米胶束滴眼液,分别测定其粒径、包封率和稳定性;通过眼局部刺激实验方法考察纳米胶束的细胞毒性和细胞摄取作用;采用眼局部刺激实验方法测定姜黄素纳米胶束滴眼液的体内眼局部刺激性;以兔眼表给予花生四烯酸溶液建立眼局部炎症模型,评价纳米胶束的抗炎活性.结果 使用聚己内酰胺一聚乙酸乙烯酯一聚乙二醇聚合物成功构建姜黄素纳米胶束滴眼液,粒径为(50.1±1.0)nm,包封率为(99.37±0.76)%;储存稳定性分析结果显示,12周后储存在4℃质量比为18:1的姜黄素纳米胶束滴眼液药物含量仍有(98.13±0.97)%,而质量比15:1的药物含量为(89.32±1.59)%.25℃条件下的实验结果与4℃结果相似,因此最佳处方质量比为18:1.制备的姜黄素纳米胶束呈橙红色透明状,优化处方后的纳米胶束粒径、多分散系数和Zeta电位分别为(50.1±1.0)nm、0.079±0.011和-(1.83±0.67)mY,包封率为(99.37±0.76)%.姜黄素溶液在pH6.0至pH7.4的不同条件下,降解速度分别是对应姜黄素纳米胶束降解速度的24.9倍、28.4倍、44.8倍、73.7倍、315.0倍和662.1倍.体外细胞实验结果显示浓度为500.00μg·mL-1的姜黄素纳米胶束孵育细胞48 h后,细胞存活率为86.89%;4.5 mg·mL-1姜黄素纳米胶束滴眼液孵育细胞lh后未发现细胞毒性.兔眼局部刺激性实验结果显示,姜黄素纳米胶束滴眼液、玻璃酸钠滴眼液(1mg·mL-1)和空白PBS 3组实验在不同时间点的临床评分均在0~2的范围内,属于无刺激性等级.体内角膜渗透性结果显示,姜黄素纳米胶束组的荧光强度均显著强于姜黄素溶液组.抗炎活性结果显示姜黄素纳米胶束表现出显著的剂量依赖性抗炎活性.结论 局部聚合物构建的姜黄素纳米胶束滴眼液显著改善了姜黄素的体内外及生物学性质,有望开发成为一种新型有效的眼用姜黄素制荆.
推荐文章
姜黄素PLGA-PEG-PLGA胶束的制备及理化性质研究
姜黄素
胶束
PLGA-PEG-PLGA
体外释放
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制备及体外释放的研究
姜黄素
固体脂质纳米粒
体外释放
姜黄素纳米混悬剂的制备及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姜黄素
纳米混悬剂
高压均质
药动学
姜黄素纳米混悬剂的制备及其表征
姜黄素纳米混悬剂
高压均质
理化性质
制备
表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新型姜黄素纳米胶束滴眼液的制备及体内外性质研究
来源期刊 眼科新进展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姜黄素 聚己内酰胺-聚乙酸乙烯酯-聚乙二醇 纳米胶束 稳定性 抗炎活性
年,卷(期) 2016,(10)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01-905
页数 5页 分类号 R917|R77
字数 487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389/j.cnki.rao.2016.024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君 6 25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姜黄素
聚己内酰胺-聚乙酸乙烯酯-聚乙二醇
纳米胶束
稳定性
抗炎活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眼科新进展
月刊
1003-5141
41-1105/R
大16开
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医学院
36-42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987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3517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