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接种稳定运行140 d的反硝化除磷污泥,通过批次实验,研究了亚硝态氮投加方式、进水COD浓度和pH对反硝化除磷过程N2O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60 mg/L的亚硝态氮均分3次投加与1次投加相比,系统内N2O最大积累量从14.23 mg/L降低为2.90 mg/L,经缺氧吸磷后N2O剩余量由8.20 mg/L降低至0.02 mg/L,表明多次投加亚硝态氮可有效避免N2O的积累.当初始进水COD浓度为150、300和450 mg/L时,经3h缺氧代谢后出水中N2O剩余量分别为11.70和7.59、4.77 mg/L,较高进水COD浓度可有效降低N2O的产量.不同pH值的实验结果表明,较高pH可促进N2O的代谢,并最终减少N2O的产生量.
推荐文章
亚硝酸盐对聚磷菌反硝化除磷代谢及N2O产生的影响
聚磷菌
亚硝酸盐
反硝化吸磷
N2O
EBPR
反硝化过程中亚硝酸盐积累的影响因素
反硝化
C/N比
溶解氧
亚硝酸盐积累
影响因素
甲醇为碳源时C/N对反硝化过程中亚硝酸盐积累的影响
亚硝酸盐
硝酸盐
碳源
反硝化
C/N
甲醇
厌氧氨氧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以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除磷过程中N2O积累的影响因素
来源期刊 环境工程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反硝化除磷 N2O 亚硝酸盐 影响因素
年,卷(期) 2016,(6) 所属期刊栏目 水污染防治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807-2812
页数 分类号 X70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2030/j.cjee.20150109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再兴 河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63 732 15.0 25.0
2 李宁 河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2 80 6.0 8.0
3 苗志加 石家庄经济学院水资源与环境学院 3 13 3.0 3.0
4 高会杰 1 3 1.0 1.0
5 赵俊娜 河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 8 2.0 2.0
6 黄娟 石家庄经济学院水资源与环境学院 2 9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6)
共引文献  (32)
参考文献  (2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0(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1(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2(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7)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反硝化除磷
N2O
亚硝酸盐
影响因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环境工程学报
月刊
1673-9108
11-5591/X
大16开
北京市2871信箱
82-448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843
总下载数(次)
4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