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和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测定在卒中后抑郁(PSD )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PSD患者57例,均为首次发病;排除既往有周围神经病、精神病史和检查不合作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 A M D )评分>18分。其中,轻中度PSD组(18分< HAMD评分≤24分)36例,重度 PSD组(HAMD评分>24分)21例。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三组SSR和上、下肢SLSEP。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重度和轻中度PSD组的SSR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 P<0.05),SLSEP潜伏期延长( P<0.05);重度 PSD组变化大于轻中度 PSD组(P<0.05)。结论 PSD患者的SSR和SLSEP均明显异常;其异常程度与抑郁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PSD患者的诊断参考指标。
推荐文章
梅毒患者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定量感觉测定初步研究
梅毒
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
定量感觉测定
脊髓损伤后体感诱发电位的改变
脊髓
诱发电位,躯体感觉
脊髓损伤
癫痫患者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的初步研究
癫痫
诱发电位,躯体感觉
脑电描记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和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测定在卒中后抑郁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来源期刊 江苏医药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抑郁 卒中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 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
年,卷(期) 2016,(20)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200-2202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4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徐运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内科 140 640 12.0 18.0
2 金佳丽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内科 4 28 3.0 4.0
3 智屹忠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内科 5 22 2.0 4.0
4 刘卓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内科 15 72 6.0 8.0
5 常蕾蕾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内科 7 30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5)
共引文献  (24)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66)
二级引证文献  (9)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抑郁
卒中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
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江苏医药
半月刊
0253-3685
32-1221/R
大16开
南京市广州路300号
28-4
197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8786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5986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