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探讨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土壤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及活性碳组分的影响,设置了秸秆不还田(CK)、秸秆直接还田(CS)、秸秆转化为食用菌基质,出蘑后菌渣还田(CMS)和秸秆过腹还田(CGS)4种还田模式。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秸秆还田模式下,土壤有机碳及活性组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均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含量,但不同还田模式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和 CK 相比,CS、CMS 和 CGS处理下,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分别增加9.0%、23.9%和26.7%。不同秸秆还田模式也提高了土壤活性碳组分含量。在不同秸秆还田模式下,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含量表现为CS>CMS>CGS>CK,且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P<0.01)。和CK相比,CS、CMS和CGS处理下,土壤DOC质量分数分别增加64.6%、29.4%和8.9%。土壤微生物量碳(microbial biomass carbon,MBC)含量表现为CMS>CGS>CS>CK,且差异显著(P<0.05)。和CK相比,CS、CMS和CGS处理下,土壤MBC质量分数分别增加28.9%、84.7%和59.3%。土壤易氧化态碳(easily oxidizable carbon,EOC)含量表现为CMS>CS>CGS>CK,且差异显著(P<0.01)。和CK相比,CS、CMS和CGS处理下,土壤EOC质量分数分别增加24.1%、55.7%、和9.3%。不同秸秆还田模式显著影响土壤活性碳组分在总有机碳中占的比例,改变土壤有机碳质量。在不同秸秆还田模式下,DOC/TOC表现为CS>CMS>CK>CGS、MBC/TOC表现为CMS>CGS>CS>CK、EOC/TOC 表现为 CMS>CS>CK>CGS,且不同处理间均差异显著(P<0.01)。从提高土壤质量角度,推荐秸秆-菌渣还田模式,在该模式下,土壤MBC/TOC和EOC/TOC均最大,土壤碳素有效性高、易于被微生物利用,有利于作物生长。从提高土壤固碳角度,推荐秸秆过腹还田模式,在该模式下,土壤 DOC/TOC 最小,且土壤有机碳含量最高,有利于碳的固定和保存。该研究结果可为秸秆合理高效利用、改善农业土壤碳库质量提供参考。
推荐文章
秸秆还田模式对土壤有机碳及腐植酸含量的影响
秸秆还田
模式
有机碳
腐植酸
富里酸
胡敏酸
秸秆还田对宁南旱区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土壤碳矿化的影响
秸秆还田
宁南旱区
土壤有机碳
土壤碳矿化
秸秆还田对麦玉系统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
秸秆还田
有机碳官能团
小麦-玉米轮作
有机碳稳定性
秸秆还田对宁南旱作农田土壤活性有机碳及酶活性的影响
秸秆还田
宁南旱区
活性有机碳
土壤酶活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的影响
来源期刊 农业工程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秸秆 有机碳 土壤 还田模式 活性碳组分
年,卷(期) 2016,(9) 所属期刊栏目 农业水土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0-135
页数 6页 分类号 S158.5
字数 639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975/j.issn.1002-6819.2016.09.01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郭洪海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78 975 17.0 28.0
2 李新华 92 710 13.0 22.0
3 杨丽萍 53 440 12.0 18.0
4 张锡金 17 223 7.0 14.0
5 朱振林 21 245 8.0 15.0
6 董红云 3 136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04)
共引文献  (884)
参考文献  (3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7)
同被引文献  (645)
二级引证文献  (255)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4(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5(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6(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7(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8(2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9)
1999(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0(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1(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2(1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3(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04(2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05(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6(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3)
2007(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8(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1)
2009(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10(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11(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2(8)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32)
  • 引证文献(19)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8(59)
  • 引证文献(32)
  • 二级引证文献(27)
2019(164)
  • 引证文献(27)
  • 二级引证文献(137)
2020(85)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78)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秸秆
有机碳
土壤
还田模式
活性碳组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农业工程学报
半月刊
1002-6819
11-2047/S
大16开
北京朝阳区麦子店街41号
18-57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403
总下载数(次)
36
总被引数(次)
395062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