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复合型滑坡是推移式和牵引式的组合,既有牵引式滑坡的特点又有推移式滑坡的性质,通过对复合型滑坡形成机理的研究,揭示了复合型滑坡具有前部牵引—后部加载—中部滑带剪断贯通—最终整体滑移失稳的变形破坏模式,对应地将复合型滑坡分为3个区:前缘启动区(牵引作用)、中间主滑区、后缘启动区(加载作用)。针对不同区的破坏形式和受力特点,以及不同区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建立了准确合理的地质力学计算模型,对不同区推力进行详细的计算推导。在推力计算过程中,复合型滑坡推力计算具有区段针对性,前缘启动区和后缘启动区需要考虑与中间主滑区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中间主滑区的稳定性是对整个滑坡起主导作用,在计算推力时,既要考虑前缘启动区阻滑段的缺失又要考虑后缘启动区的加载效应。以典型复合型滑坡为例,通过计算充分说明此推力计算方法的合理性,为复合型滑坡防治工程设计提供计算方法。
推荐文章
滑坡推力计算方法的对比研究与应用
滑坡推力
传递系数法
刚体极限平衡法
有限元法
双排抗滑桩上滑坡推力近似解析方法
双排抗滑桩
滑坡推力
坡体抗力
温克勒地基
变形连续性
滑坡速度预测的计算方法探讨
垂直条分法
DDA
滑坡
滑速
三维滑坡推力计算方法探讨
滑坡
滑坡推力
三维极限平衡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复合型滑坡推力计算方法研究
来源期刊 长江科学院院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复合型滑坡 变形破坏模式 地质力学计算模型 推力计算 条块受力分析
年,卷(期) 2016,(6) 所属期刊栏目 岩土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9-104
页数 6页 分类号 P642.2
字数 505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988/ckyyb.2015016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胡新丽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 55 787 16.0 25.0
2 方堃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 6 16 3.0 4.0
3 谭福林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 5 24 4.0 4.0
4 张玉明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 4 29 3.0 4.0
5 李蕊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 3 15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3)
共引文献  (81)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37)
二级引证文献  (8)
197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6(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20(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复合型滑坡
变形破坏模式
地质力学计算模型
推力计算
条块受力分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长江科学院院报
月刊
1001-5485
42-1171/TV
大16开
武汉市汉口赵家条九万方
38-147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250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4069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