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生态学报       
摘要:
天然次生林是川西亚高山林区经历大规模砍伐后形成的主要森林类型之一,是我国西南林区水源涵养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不同经营模式(抚育经营、清林+补植经营以及封育经营)的川西亚高山次生桦木林和桦木、岷江冷杉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样方取样法获取和分析了林地苔藓、枯落物和土壤的水文指标.结果表明,与封山育林经营相比,抚育经营下的两种林型的苔藓最大持水率均显著升高(F=8.147,P=0.010;F=15.525,P=0.006)、桦木林的蓄积量显著降低(F=4.979,P=0.022),而苔藓最大持水量变化不显著;混交林则均无显著变化.在清林+补植经营下,混交林苔藓水文效应变化不显著(F=2.280,P=0.183),而桦木林虽然苔藓最大持水率无显著变化(F=4.072,P=0.098),但蓄积量的显著降低(F=3.536,P=0.044)导致了其最大持水量的降低(F=3.782,P=0.042).两种经营方式基本上促进了天然林的枯落物最大持水率、降低了林下枯落物蓄积量;其中抚育经营效果更显著,但两种经营方式下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变化不显著.两种经营方式下,桦木林和混交林的林下土壤容重均降低(F=10.715,P<0.01;F=5.148,P<0.05),同时桦木林土壤最大持水量增加(F=4.499,P<0.05),其中抚育经营的影响程度都更显著.从4年来的短期效应来看,两种经营方式均对天然林的林地持水能力具有促进作用,抚育经营较清林+补植经营更显著,但这仅是短期的结果,两种经营方式对于退化天然林水文以及其他生态功能恢复的长期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观测研究.
推荐文章
川西亚高山桦木林的林地水文效应
桦木林
苔藓
枯落物
土壤
最大持水量
川西亚高山天然次生林不同演替阶段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
天然次生林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化学计量比
微生物熵
化学计量不平衡性
自然恢复演替
改变凋落物输入对川西亚高山天然次生林土壤呼吸的影响
土壤呼吸
凋落物
天然次生林
土壤理化性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经营模式对川西亚高山天然次生林林地水文效应的影响
来源期刊 生态学报 学科
关键词 森林经营模式 天然次生林 水文效应 川西亚高山
年,卷(期) 2016,(17)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432-5439
页数 8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5846/stxb20150305043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世荣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210 7692 53.0 77.0
2 刘兴良 117 1955 25.0 38.0
3 卢昌泰 四川农业大学旅游学院 17 132 7.0 11.0
4 马文宝 20 83 7.0 8.0
5 潘红丽 22 118 6.0 9.0
6 冯秋红 13 115 6.0 10.0
7 吴晓龙 2 20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43)
共引文献  (377)
参考文献  (2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154)
二级引证文献  (30)
195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3(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7(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8(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9(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0(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1(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2(3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6)
2003(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4(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5(1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6(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7(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8(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9(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3(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9)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1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20(1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森林经营模式
天然次生林
水文效应
川西亚高山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学报
半月刊
1000-0933
11-2031/Q
16开
1981-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99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5168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