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对比研究多叶棘豆不同提取物对临床常见6种致病菌体外抗菌作用,筛选抗菌活性部位,初步判断药效物质种类。方法以多叶棘豆不同溶剂(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提取物为试验药物,采用微孔板二倍稀释TTC法和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液体转染法测定最小杀菌浓度(MBC)。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多叶棘豆5种提取物均有体外抗菌作用,其中乙酸乙酯提取物抗菌作用最强,对最敏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和MBC分别为0.02 mg/mL和1.25 mg/mL;其次为正丁醇提取物和石油醚提取物;剩余物的作用最弱。各提取物的总黄酮含量大小与抗菌活性强弱顺序一致,即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石油醚提取物>二氯甲烷提取物>剩余物。结论多叶棘豆体外抗菌作用与黄酮类成分密切相关。
推荐文章
清热药体外抗菌作用的文献再评价
清热药
抗菌作用
文献再评价
头孢卡品体外抗菌作用研究
头孢卡品
体外
抗菌活性
阿扑西林的体外抗菌作用研究
阿扑西林
体外抗菌活性
药效学
利他唑酮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利他唑酮(LT-01)
恶唑烷酮类化合物
体外抗菌活性
耐药菌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多叶棘豆体外抗菌作用部位的筛选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多叶棘豆 提取物 体外抗菌 作用部位
年,卷(期) 2016,(12)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1-54
页数 4页 分类号 R284.1
字数 350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5-5304.2016.12.01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霍万学 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 23 93 8.0 9.0
2 王秀兰 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 87 258 9.0 10.0
3 王欢 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 36 123 7.0 9.0
4 孟根小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命技术学院 9 19 3.0 4.0
8 奥乌力吉 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 14 36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4)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4(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多叶棘豆
提取物
体外抗菌
作用部位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月刊
1005-5304
11-3519/R
大16开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82-670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042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94012
相关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英文译名:
官方网址:http://kjzc.jhgl.org/
项目类型:重大项目
学科类型:能源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