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电力智能单元传输规约的安全性是保障智能电网中智能通信实现高速、可靠、安全的基础.为了构建适用于电力智能单元传输规约的安全性分析模型,概述了主流的协议安全性分析理论与方法.基于符号模型的形式化方法包括逻辑推理、模型检验、定理证明;基于计算模型的计算方法包括RO模型、BCP模型、CK模型以及UC模型;基于计算可靠性理论的方法包括映射方法、模型方法、形式化方法的计算可靠性以及计算方法的直接形式化.提出了面向智能电网领域的电力智能单元传输规约安全性分析模型,为进一步的电力智能化单元传输规约的安全性分析奠定了基础.
推荐文章
一种确保移动Agent传输安全性的模型
移动Agent
安全性
数字签名
加密
智能卡的安全性分析
智能卡
COS
安全性
密钥
基于模型的安全性分析技术研究
基于模型的安全性分析技术
安全性
功能危险分析
特殊风险分析
初步系统安全性评估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安全性分析研究综述
访问控制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
授权管理
安全性分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电力智能单元传输规约安全性分析模型研究
来源期刊 计算机科学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协议安全性分析 符号模型 计算模型 计算可靠的形式化方法 电力智能单元传输规约
年,卷(期) 2016,(z2) 所属期刊栏目 信息安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29-337
页数 9页 分类号 TP309|TM769
字数 12609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马媛媛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信息通信研究所 17 40 5.0 5.0
2 费稼轩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信息通信研究所 3 10 2.0 3.0
3 黄秀丽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信息通信研究所 9 17 2.0 4.0
4 陈喆 国家电网公司信息通信部运行处 1 2 1.0 1.0
5 汪晨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信息通信研究所 1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9)
共引文献  (59)
参考文献  (1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协议安全性分析
符号模型
计算模型
计算可靠的形式化方法
电力智能单元传输规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计算机科学
月刊
1002-137X
50-1075/TP
大16开
重庆市渝北区洪湖西路18号
78-68
197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8527
总下载数(次)
6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