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对澜沧江上游某水电站下坝址两岸高边坡坡表地质调查,发现边坡存在一种倾倒—滑移—倾倒的特殊组合倾倒模式.结合离散元数值模拟分析,发现其变形破坏过程为下部岩体在自重及上覆岩体的压力作用下 向临空面倾倒折断、中部岩体在平行于坡面的不连续结构面拉裂贯通后向下产生滑移并为上部岩体腾出空间、上部岩体在自重作用下发生倾倒弯曲破坏,整个变形破坏为先下部后上部的顺序,各部分变形产生的位移从下至上逐渐减小,该结论为类似工程的开挖提供了理论依据.
推荐文章
支流侵蚀对澜沧江上游亚贡倾倒体的影响
澜沧江上游
倾倒变形
支流侵蚀
演化过程
澜沧江上游河谷哑贡倾倒变形体形成机制及过程
河谷下切
颗粒流
倾倒变形
卸荷
底摩擦
澜沧江上游梯级水电站送出方案的无功配置研究
水电站
电压控制
高压并联电抗器
无功平衡
无功配置
澜沧江上游鱼类资源研究
澜沧江上游
鱼类
分布
习性
鱼类增殖站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澜沧江上游某水电站边坡特殊倾倒模式破坏机理研究
来源期刊 水电能源科学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高边坡 倾倒模式 滑移 组合 破坏机理
年,卷(期) 2016,(8) 所属期刊栏目 水利水电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7-160
页数 4页 分类号 TV223.1|TU457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邓辉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135 1193 19.0 30.0
2 邹俊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11 65 4.0 8.0
3 刘宇恒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4 21 1.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2)
共引文献  (108)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5(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6(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7(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高边坡
倾倒模式
滑移
组合
破坏机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水电能源科学
月刊
1000-7709
42-1231/TK
大16开
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华中科技大学内
38-111
198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307
总下载数(次)
2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