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情志理论是中医药理论的瑰宝之一,以其指导临床,与“治未病”紧密结合,在“未病先防”“欲病救萌”“已病早治”“既病防变”和“病愈防复”各个阶段都能体现出其效力,能够指导治未病理论更好地为健康服务.中医学“治未病”理论以人类身心健康为目标,对个体健康状态全面系统管理,它要求人们在健康和疾病的不同阶段和层次上预先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传变和复发,全方位、全过程维护人的心身健康.概言之,“治未病”就是追求机体趋向于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这种健康状态不止是机体方面,也包括心理方面.
推荐文章
结合中医“治未病”理论探讨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中医防治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
治未病
未病态
中医防治情志病证理论源流初探
先秦文化
情志病证
理论源流
从中医情志角度论治功能性便秘
功能性便秘
情志
精神心理障碍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中医情志理论探讨“治未病”
来源期刊 中医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情志理论 “治未病” 未病先防 欲病救萌 已病早治 既病防变 病愈防复
年,卷(期) 2016,(6) 所属期刊栏目 理论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18-821
页数 分类号 R2-0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6368/j.issn.1674-8999.2016.06.22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白娟 38 144 8.0 10.0
2 禄保平 86 425 11.0 1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1)
共引文献  (116)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21)
二级引证文献  (3)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9(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4(6)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情志理论
“治未病”
未病先防
欲病救萌
已病早治
既病防变
病愈防复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医学报
月刊
1674-8999
41-1411/R
大16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1号
36-153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109
总下载数(次)
31
总被引数(次)
6431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