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青春是"80后"作家创作的主要内容,在这一主题下,青春的梦想、爱情和叛逆成为重要的书写内容,以郭敬明、九夜茴为代表的一批"80后"作家在梦想、叛逆和奋斗之中,将对自由的执迷、对世俗的抗拒和对安全的渴望诠释为一种"集体无意识"的孤独,这种深刻的内心孤独在友情、爱情、亲情、激情的映衬下愈发浓烈。由九夜茴原著改编的电影《匆匆那年》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代表,从家园的孤独、时代的孤独、成长的孤独到情感的孤独,深度表现了"80后"集体无意识的孤独,这一思想内涵亦是"80后"影视作品中的内在生命力。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从电影《匆匆那年》观照“80后”青春的集体孤独
来源期刊 艺术教育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审美观照 《匆匆那年》 “80后” 集体无意识 孤独
年,卷(期) 2016,(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32-233
页数 2页 分类号 I206.7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艳秋 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 46 125 4.0 1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审美观照
《匆匆那年》
“80后”
集体无意识
孤独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艺术教育
月刊
1002-8900
11-1188/J
大16开
北京市朝阳区东土城路15号403室
82-109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6331
总下载数(次)
136
总被引数(次)
3737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