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评估北京市朝阳区居民的社区首诊制信访风险。方法于2014年9—11月,采用目的性抽样法根据城乡区别、地理位置、区域内医疗资源分布情况在北京市朝阳区抽取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方便抽样法在该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抽取非患者居民518例。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居民进行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居民的基本情况、健康状况、社区卫生服务可及性、是否知晓社区首诊制、是否接受社区首诊制及不接受原因、就诊体验、卫生服务重要性认识,以及对实施社区首诊制的建议。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511份,居民的社区首诊制信访风险为43.1%(220/511)。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年医疗支出、医保类型居民的社区首诊制信访风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O. O5);不同婚姻状况居民的社区首诊制信访风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O. O5)。不同自评健康状况及两周内是否患病、是否患慢性病居民的社区首诊制信访风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O. O5)。不同离家最近医疗机构居民的社区首诊制信访风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O. O5);不同步行至相应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需时间居民的社区首诊制信访风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O. O5)。不同社区首诊制认知情况居民的社区首诊制信访风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O. O5)。不同就诊过程方便程度、医疗设备、就诊环境、报销比例、药品种类满意度居民的社区首诊制信访风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O. O5);不同服务态度、就诊时间、离家距离、医务人员技术水平、医疗费用、药品费用、治疗效果满意度居民的社区首诊制信访风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O. O5)。不同交通便利性重要性认识居民的社区首诊制信访风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O. O5);不同服务态度、就诊过程方便程度、就诊时间、医务人员技术水平、医疗设备、就诊环境、医疗费用、药品费用、报销比例、转诊过程、与医生熟悉程度、治疗效果重要性认识居民的社区首诊制信访风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O. O5)。居民认为社区本身能力建设和服务水平有待改善,转诊机制有待完善。结论朝阳区居民的社区首诊制信访风险较高,相关政策和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尚有待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