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传承保护真正的昆曲,应放慢步子,顺应它天然的艺术节奏,避免揠苗助长地追求轰动效应 昆曲号称“百戏之祖”,产生于苏州昆山一带.嘉靖后期,魏良辅因“愤南曲之讹陋”而以北曲的技巧改变南戏的唱法,时称“水磨腔”.后来又由张野塘、杨仲修将弦索乐器加入了昆山腔的清唱伴奏,直至梁辰鱼写出了适合配以“水磨调”演唱的剧本《浣纱记》,弦索伴奏才被正式用于戏曲舞台,从此昆山腔成为了文人士大夫所钟情的艺术形式.以昆山腔演唱南北曲剧本在明清之际称为昆曲或昆戏,清中叶开始称为昆剧,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昆曲.经历了六百年风风雨雨,昆曲几经衰落又终于复兴繁荣.通过传统戏整理、新戏创作、演员传承培养等等,昆曲又焕发出新光彩.
推荐文章
"一带一路"倡议下苏州昆曲传承与发展策略探析
一带一路
苏州昆曲
传承与发展
浅谈苏州木偶昆曲的历史、现状与发展
木偶昆曲
传统文化
文化传播
百年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的记谱方式研究
昆曲
工尺谱
依字行腔
板眼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昆曲传承任重道远
来源期刊 瞭望 学科
关键词
年,卷(期) 2016,(51) 所属期刊栏目 视野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4
页数 1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轶博 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 8 50 3.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瞭望
周刊
1002-5723
11-1276/D
16开
北京市京原路8号
2-512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6403
总下载数(次)
19
总被引数(次)
512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