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和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ES-MEP)监测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锁孔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78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实施单纯SEP监测(A组,38例)和SEP和TES-MEP联合监测(B组,40例),分析监测诱发电位的变化对颅内动脉瘤手术的指导作用及其与术后神经功能状态的关系.结果 A组术末监测指标异常者1例,术后出现了新发神经功能障碍.术末监测指标正常者37例,有8例术后出现了新发神经功能障碍.B组术末监测指标均正常,术后2例出现新发神经功能障碍.B组术后第1天、术后2周和术后6个月预后良好病例多于A组(P<0.05).结论 诱发电位监测对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手术治疗有显著的指导意义;联合SEP与TES-MEP监测有利于降低术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推荐文章
诱发电位监测下颅内动脉瘤手术的术中配合
颅内动脉瘤
诱发电位
术中监测
手术中护理
诱发电位监测下颅内动脉瘤手术的术中配合
颅内动脉瘤
诱发电位
术中监测
手术中护理
翼点锁孔入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
翼点入路
锁孔显微手术
体感诱发电位监测在腰椎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腰椎手术
体感诱发电位
监测
应用价值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诱发电位监测在前循环动脉瘤锁孔手术中的应用
来源期刊 江苏医药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体感诱发电位 运动诱发电位
年,卷(期) 2016,(10)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38-1140
页数 分类号 R65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中勇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 14 85 5.0 9.0
2 兰青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 228 1592 19.0 26.0
3 朱卿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 29 146 8.0 11.0
4 许亮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 17 102 7.0 9.0
5 陈爱林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 13 43 3.0 6.0
6 余聚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 5 24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8)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87)
二级引证文献  (1)
2010(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颅内动脉瘤
体感诱发电位
运动诱发电位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江苏医药
半月刊
0253-3685
32-1221/R
大16开
南京市广州路300号
28-4
197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8786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5986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