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抑郁症是青少年自杀的最大危险因素,因此探究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对家庭及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分析积极心理品质对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影响,以及父母受教育水平对这种影响的调节作用,旨在为青少年心理卫生工作者及中国父母如何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成长教育环境、如何有效减少抑郁症造成的危害提供一个新思路。方法2011年4—7月,参考2003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东、中、西部区域划分方法,采用分层不等概率抽样方法抽取东部6个(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福建)及中西部4个(重庆、广西、内蒙古、安徽)共10个样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并纳入石家庄市1个样本市(主动要求成为课题样本市),然后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从中抽取了91个样本区县,以千分之一的比例抽取中小学生70628例,调查后经核查47872份为有效问卷。调查方式包含网络问卷测试和纸版问卷测试,问卷内容包含抑郁症状〔采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 - D)评价〕、积极心理品质〔采用青少年价值-行为特征量表(VIA - Youth)评价〕、父母受教育程度(分为小学、初中、高中及中专、大专、本科及以上)。结果父母受教育程度为初中、高中及中专、大专、本科及以上的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得分均高于父母受教育程度为小学的青少年,抑郁症状得分低于父亲受教育程度为小学的青少年(P ﹤0.05);父母受教育程度为高中及中专、大专、本科及以上的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得分均高于父母受教育程度为初中的青少年,抑郁症状得分低于父母受教育程度为初中的青少年(P ﹤0.05);父母受教育程度为大专、本科及以上的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得分均高于父母受教育程度为高中及中专的青少年,父亲受教育程度为大专、本科及以上及母亲受教育程度为本科及以上的青少年抑郁症状得分低于父母受教育程度为高中及中专的青少年(P ﹤0.05);父母受教育程度为本科及以上的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得分均高于父母受教育程度为大专的青少年,抑郁症状得分低于父母受教育程度为大专的青少年(P ﹤0.05)。父亲受教育程度对积极心理品质、抑郁症状得分影响的偏η2分别为0.034、0.010,母亲受教育程度对两者影响的偏η2分别为0.035、0.010。年龄、积极心理品质、父亲受教育程度为本科及以上与积极心理品质的交互作用、母亲受教育程度为大专、本科及以上与积极心理品质的交互作用对青少年抑郁症状有影响(P ﹤0.05)。结论积极心理品质能够减少青少年抑郁症状,其效果在父母受教育程度较高的青少年中更为明显,因此可从培养高质量的父母入手预防和减少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发生。
推荐文章
父母婚姻状况和家庭氛围对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影响及积极心理品质的调节作用
青少年
积极心理品质
抑郁
父母婚姻状况
家庭氛围
调节作用
积极心理品质对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影响及性别和年龄的调节作用研究
青少年
积极心理品质
抑郁
性别因素
年龄因素
调节作用
积极心理品质对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影响及性别和年龄的调节作用研究
青少年
积极心理品质
抑郁
性别因素
年龄因素
调节作用
同伴依恋与青少年抑郁的关系:情绪调节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心理学
同伴依恋
抑郁
青少年
情绪调节效能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父母受教育程度在积极心理品质对青少年抑郁症状影响中的调节作用
来源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学科
关键词 抑郁 青少年 积极心理品质 父母受教育程度 影响因素分析
年,卷(期) 2016,(24) 所属期刊栏目 社会?行为?心理 Socio -Psychological Behaviors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975-2981
页数 7页 分类号 R749.4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6.24.02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军 28 146 6.0 11.0
2 李新影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 31 553 11.0 23.0
3 王宇宸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6 41 3.0 6.0
4 陈虹 4 25 2.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5)
共引文献  (256)
参考文献  (2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8)
同被引文献  (128)
二级引证文献  (23)
19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9(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1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1(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2)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11)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6)
2020(1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抑郁
青少年
积极心理品质
父母受教育程度
影响因素分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全科医学
旬刊
1007-9572
13-1222/R
大16开
1998-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0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213687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